分众入局 先头部队变阵 团购产业如何破解两难境地

站和人员成本,挣钱较为容易。基于此,去年,团购成为众商家的香饽饽,特别是一些新开张的,因为知名度不高,团购相当于将推广费用直接给了消费者,可换来其品牌的迅速扩大。

  一时间,团购网站涌出,甚至出现了团购新娘、团购别墅等。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团购。

  在腾讯科技走访中了解到,餐饮、电影、美容之类比较适合,而建材、装修、婚庆、母婴等一些价格透明、降价空间有限、服务成分较多的商品并不适合。

  从表面看,在整个团购产业链条中,下游的消费者获得实惠、上游的商家获得推广、中间商团购网站获得分成收入,三方共赢。但随着团购业务的持续开展,产业链上他们均陷入两难困境。

  “团购利润极低,可短期实行,但不可能一直做赔本的买卖。” 一位曾尝试过团购的商家经理说:“如果我们不搞(团购),竞争对手搞,抢走了大量生意,只能等死。”

  对于众多的团购网站而言,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虽然各家都宣称收入不菲,但真正的利润却很少。超量卖订单,可形成规模,但难保持优质服务,投诉不断。且不说小的网站,连美团、糯米、58同城都曾被投诉过。

  据北京市工商局12315、市消协96315最近公布的消费投诉显示,在今年2月份一共受理团购投诉54件,平均一天2起。

  但若缩小规模,低利润下,难以扩张,最终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饿死。

  而作为消费者,他们对团购网站的品牌认可度较低,一方面,他们主要对自己需要的某件团购商品冲动,总辗转不同的团购网站。另一方面,因为团购网站众多,鱼龙混杂,质量难以保障,又使得他们对团购心有余悸,很多消费者在一两次团购后便不再为之买单。

  据《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行业信用调查报道》数据统计,会进行第3次团购的消费者只占13.3%。

  未来之路

  前谷歌高管、现浪淘金创始人周杰在腾讯微博上表示:“团购的本质是信息发布通道,链条是:庞大的会员库->广泛的促销信息到达->大量的销售->商家大幅度的让利->更多的会员。”而这一联通马太效应尤其强烈,扩大会员库和提升会员活跃程度将是团购业务决胜的关键所在。

  FT中文网专栏作者程苓峰认为未来团购呈现以下趋势:

  其一,因为成本原因,没人能长期赔本接客。团购狂欢后,高端客人将流向好商店,坏商店骗了一次就不行了;其二,团购越热,不满意的投诉就越多,应大力做评论社区,反向监督和提高寻团质量;其三,大家都逼上梁山,先拼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