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曾碧波:我们是一家“奇葩”的上海互联网公司
我们坚持了下来,很艰难,中间也忍受了很多诱惑。2010年中国电商有过一阵很疯狂的资本热潮,很多电商诞生了,到今天也被淘汰了。那时我完全可以改变模式。唯品会的模式我也研究过。资本问我,你相信吗?我说我相信。他说你做吧,我说我不做!因为我已经相信另外一个。 比较幸运的是,2010年我们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他给的不仅是钱,更是确定了我想象中的未来场景。他跟我有共鸣,当这个世界还有人跟你选择一样相信的时候,信心就来了,你可能是对的。如果是对的,也输得起,那就坚持下去。所以,当时拿钱不多,但很疯狂,2011年初就跑到硅谷、旧金山、纽约建仓库去了。 2、模式不问轻重,只问瓶颈 我一直比较自豪的是,从创业到今天,我都坚持着一个大逻辑。回国之前参加斯坦福一个活动时,就讲到中国和全球经济之间要通过一个比较高效的市场来联系,需要加强信息流、物流的沟通和效率,这样才能改变中国消费和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格局。 所以我们坚持的不是C2C,而是未来的方向。我们看到了国际商品和中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一信息流的不对称;二:物流的低效及高成本。今天的互联网世界里,有两条路可以快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移动社交;另一种比较高效则是市场。 这么多年,我见过资本、媒体、分析师等很多人,大家在关注交易效率时有一个比较大的局限:讲交易效率就是讲规模经济,就是成本的奖励。包括小米也是这样 思考的,给消费者更低的价钱和更好的服务。这是对的,这是一种交易效率,解决了规模问题。今天中国的很多零售产业,甚至全球零售产业也是需要的。 但不能忽略交易效率的另一面,就是多元性。这点在个性化的、多元性的产业里,还没有得到很好满足。所以,当我们讲供应链效率的时候,一定要横纵向共同考虑。纵向讲规模经济、横向讲多元化。今天中国电商里比较成功的两家,淘宝和京东恰恰就是各自解决这两种问题。只是淘宝上不讲规模经济,京东也肯定没法讲多元化。 那么追求多元化是不是就要牺牲服务?不一定。怎样既能保证(C2C的)多元化,同时又保证(B2C的)标准化体验及售后服务?那我们坚决做物流。当年我 在eby工作的时候就说你们必须得做物流,它没做,说要做轻模式。创业者不要谈轻模式和重模式,你的瓶颈在哪,就得做什么。所以我们强制卖家入仓,强制使 用标准化物流。 我给团队提了一个很疯狂的目标:在美国大概要20万买手,遍布50个州。中国的消费者付完款以后,美国卖家不管在哪里,3天之内,订单必须进入我的物流中心。怎么做我不管,要多少钱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