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副总裁马健荣:农村电商是蓝海也是苦海

解决中国“三农”困境的可能是互联网,是移动电商和农产品本质的结合。5月17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举办的“2015第四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熙可集团首席执行官朱演铭做出这一判断。   他说,这主要是基于两个网的结合。网上的生态消费系统“天网”和网下快速的配送系统“地网”。一方面,互联网消费的主力人群8090已然崛起,另一方面,垂直电商规避了传统渠道的弊端,健全的物流生态系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012年,中国的网上消费出现了井喷式增长,这一年也是互联网电商盈亏的分水岭。随后,互联网电商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中国大量优质农产品销路的最佳渠道。   在中国农业领域,熙可作为中国最大的酸性水果加工出口企业,加工的柑橘占美国45%的市场份额。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电商为平台,推出鲜榨果汁产品“果的”品牌,未来两年内将有多款产品陆续上市。   随着阿里和京东两大国内电商巨头均表示会全速推进“农村电商”战略落地,电商开始纷纷下乡。2015年或将成为农村电商突飞猛进、数亿农民逐步转向网购的里程碑和启蒙年。   在论坛上,阿里副总裁吴敏芝表示,随着电商市场的日趋成熟,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地以及农村电子商务的爆发性增长,阿里集团已具备进军农村淘宝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农村电商能够为农民带来“买卖”的切实实惠。   而农村淘宝如何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是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据此,阿里巴巴推出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国1/3的县以及1/6的农村地区。   今后,吴敏芝说,阿里推出农村淘宝发展的“四大战略”,探索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的方式。   结合“互联网+”,京东集团副总裁马健荣说,京东希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电商来改变中国农村的痛点,以销售带动生产,减少农产品从田地到家的销售环节。他说,农村电商是一个蓝海,也是一个苦海。如果趟过这个海,中国的农村将会有革命性的变化。   马健荣自嘲,这段时间和农村电商干上了。大概两个月以前,刘强东将所有副总裁以上的公司高层,拽到河北固安县的村里面。身处农村,调研农村电商市场。正是在当时,京东提出农村电商未来发展的“3F战略”。   2014年11月,京东启动农村电商项目,积极探索农村市场双向流通模式。截至目前,京东已建成县级服务中心超200个,在2万余个乡村开展了合作点,拥有乡村推广员;开设“京东帮服务店”超过500家,大家电配送、安装、维修覆盖超18万个村。上线省市县三级特色馆(店)近百家。   马健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重点推动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实施“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FactorytoCountry)、农村金融(FinancetoCountry)和生鲜电商(FarmtoTable)。完善农村电商网络。   二是,全面拓展规划培训业务,共建农村电商生态。配合政府开展农村电商规划,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流通效率。依托京东庞大的、深入基层的员工队伍,结合各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标准化、模块化的培训,帮助各地提升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水平,帮助农村消费者突破“触电”技术门槛,帮助农民学习创业增收实战技能,促进地区品牌培育与传播。   至于发展农产业电商的制约因素,马健荣说,制约的因素很多,包括农业电商人才、扶持政策、冷链体系等。不过,在物流方面,公司会继续发挥城市终端配送的庞大网络优势,逐步扩大冷链设施的应用,建立起一套从原产地直达京东仓,京东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生鲜物流体系,从过去传统渠道7、8个环节,直接缩减为两个环节,大幅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将原汁原味的原产地生鲜农产品,第一时间送到城市消费者的餐桌。(来源:一财网 文/邵海鹏)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