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P2P的四个核心逻辑假设

2006年,当我们打算做拍拍贷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我们。一些朋友说,在中国,只有银行等持牌机构才能做金融,否则都是非法集资,是高利贷,是违法犯罪;另一些朋友说我把钱借给亲朋好友,都很少按时还的,把钱借给陌生人怎么可能还钱?中国人是不讲信用的。

虽然遭遇两大盆冰水,但经过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我们还是决定迎难而上。拍拍贷的创始团队有阿甘的韧劲,有傻傻的坚持,但脑子并不短路。做拍拍贷,推动P2P在中国的发展,我们有着我们的逻辑。今天,我来详细的解释一下,当年我们的思考和判断,以及支撑我们走下去的4个重要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中国传统的金融系统存在严重的低效率。

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程度极高的垄断性质(制度垄断)。这一特征,虽经改革而未有稍变。因为这个原因,中国金融体系被普遍认为是在改革步伐上最为迟滞的领域。制度垄断所带来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习惯于躺着赚钱,而创新动力不足。以银行为例,在3%以上的保护性利差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最显而易见的捷径就是不断扩大资产规模。有这样一条捷径可走,为什么还要去做那些看上去确定性并不高的创新?同时,金融创新也受到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比如金融创新产品往往都需要监管部门层层的审批,这使得创新的空间不大。

近些年来,银行也在拥抱IT,在改革自己的作业流程,提高自动化的水平,但由于体制的束缚,而未能实现较大的突破。银行现有的风控流程中,依然有着大量的人工作业,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未能实现数据化,导致数据资产的利用率低。这些毫无疑问造成了银行的高的运营成本。大家只要研究下上市银行的年报就可知道了。同时由于银行的创新动力不足,银行不太愿意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比如小微企业贷款,个人小额信用贷款。

另一方面,从用户角度说,传统金融的服务和用户体验也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相比互联网金融业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传统银行的金融业务则显得有些“老气横秋”,营业时间死守“朝九晚五”,服务内容集中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跨行转账收费、小额管理收费、信用卡取现收费,存款排长队、贷款等审批等。

这一切使得以银行为首的中国金融系统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虽然银行业在中国高速发展了30多年,却依然为社会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仅以央行征信系统显示的数据为例,全国有13亿多的人口,而真正在征信系统中有完备的信用记录的人却只有3亿,不足30%。

拍拍贷及P2P行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