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O2O的创业门槛相对较低
2014~2015年,几乎七八成的创业项目都集中在O2O,其中大多数又都瞄准本地生活。
以O2O模块布局的“携程”“去哪儿”“百姓网”“客如云”“蜜芽”“e袋洗”等,覆盖了线下长尾、低频消费的本地生活服务。然而,除了外卖送餐之外,现在几乎没有形成大的流量入口。社区O2O的需求则明显表现为多样化,由此可能产生的结果是——围绕本地生活服务社区生意的“玩家”,虽然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巨头,但仍会产生很多中小型服务商,这些服务商的业务会接到巨头的生活服务平台上。换言之,巨头提供的只是流量入口,或者说是它们在运营本地生活服务社区的某一块业务,大部分中小型运营商则是巨头在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 据介绍,现在业界都看得很清楚,本地生活有很大服务缺口,也缺乏基础设施。因此,各类资本都“猛扑”上去,各种项目布局各个垂直、细分领域,主要包括本地生鲜、洗衣、维修、跑腿业务等。 曹磊认为,从资源上说,未来企业在进行“渠道下沉”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展开线下资源争夺。所以,未来谁掌握了最大化资源,谁就有可能进行大规模运营。 章先生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他曾经做过几个月的本地生活服务调研,如果要想真正达到商家对用户的完全掌控,并最终实现“闭环模式”,就要持续注重建设有大数据功能支撑的全新外卖平台。无论是服务体验还是配送时效,真正在背后支撑的都是大数据,也就是业界所说的“后台算法”。大数据、“后台算法”可以为有技术基因和优势的外卖平台提供营销支撑。 “从2014年的‘泡沫’,到2015年的‘悲观’,这是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如果今天是‘冬天’,那么,熬过这段时间,没有被‘冻死’的公司,还是有机会的。”有投资界业内人士表示。 “烧钱抢市场”模式注定成为历史。部分声称放弃了“烧钱”模式的O2O企业,正在探索毛利润更高的高端定制市场。然而,外送、出行等市场却仍旧依靠补贴生存。究竟哪些模式会使O2O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仍有待时间验证。(来源:中国经济导报;文/李明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