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曾鸣:Uber没有网络效应,但有平台经济
Uber大概是有史以来成长最快的公司。创立不过六年时间,它的市值已经攀升到625亿美金。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示范效应。一时间,Uber一词开始像Google一样出现了语义变迁,不再特指该公司,而是一种超越传统,全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某某领域的Uber”,成为了全社会的热词。无怪乎,Uber模式广泛被创业者拷贝,被投资者追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更深刻地理解Uber成功的原因,可能面临的挑战,拷贝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众多的创业者、投资者意义重大。 智能商业成功的典范 Uber在共享经济方面的成功,大家都很熟悉了。但这种共享经济模式的成功,其实是建立在数据智能的基础上的。很多有很好共享理念的创新,举步维艰,原因是缺乏这方面的突破,无法创造足够大的价值。 Uber把一个传统行业,改造为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智能商业——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变得极为廉价,GPS的实时地图服务已足够准确),乘客和司机的位置信息可以实时在线;而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高速发展,使得实时匹配海量乘客和车辆(司机)成为可能。仅此一项,乘客和司机双方享受到的高效和便捷,就远超过传统出租车业。 此外,Uber还引入了市场机制,改变原有的计价体系。高峰期加价,引导乘客用不同的出价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打破了传统定价的刚性。这是典型的,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不断改进的智能匹配算法,Uber不断地降低乘客等待的时间(大部分城市平均等待时间低于4分钟)。通过提高车辆使用率,在维持司机收入的同时,不断地降低价格,以进一步地扩大乘客基数,从而吸引更多的司机加盟,形成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正反馈循环。这点从Uber的员工组成也能看出来。工程师占了员工一半以上,而且有非常豪华的算法团队。 同时,在美国,传统出租车在大部分城市严重供给不足(往往受牌照限制),结果价格高昂。另一面,则是汽车保有量很高,社会资源严重闲置。Uber让普通人和私家车都能提供出租车服务,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以上几项之和,就是Uber创造的巨大商业价值,并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故而,Uber的估值随着其快速扩张,迅速膨胀,且有技术、共享经济等光环笼罩,因而一时风头无二。 Uber没有网络效应,但有平台经济 但在最近两年,Uber的发展似乎进入瓶颈期,不但没有形成垄断,而且追赶者的脚步日益迫近。这显示出,它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