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由相信和畅想,“互联网+”将继续升级并消灭“最后一公里”的残存。
近期,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刮起了一股“橙色风暴”,在地铁口、街道旁、小区入口,停着很多长相前卫的自行车,亮橙色的车轮、看不见链条的车身,单摆臂设计,这就是风靡全城的摩拜单车。用户下载APP,打开界面搜索,一般会在500米范围内找到单车,交押金后扫描开锁,即可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到达目的地,锁车结算0.5元或1元的费用,即可潇洒走人。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曾经的自行车时代被认为是落后的表征,拥有呼啸来去、彰显身份地位的小轿车,已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标配”。但是,国人曾经熟悉但已渐近淡忘的自行车,居然以其强大的用户体验、惊叹的创意设计,居然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活力,无怪乎摩拜单车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新词。摩拜风靡并非源自其创意或资本追逐,而是攻克了当下城市通勤短板的“最后一公里”。
在当代大城市,不管是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铺设,还是基于“互联网+”的滴滴等强势入场,“出行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不在于投入的交通工具不足,而在于前端和末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除了习以为常的堵车、越来越低的换乘效率以外,前端(从出家门到上车)和后梢(从下车到目的地)加起来的时间,可能要超过你搭乘交通工具的时间,这是大城市交通的通病。
前端和末梢的通勤问题,本质上是被遗忘或难以攻克的体制成本的映射。基于空间占用和规划的先入为主,政府交通规划区域以外的公共通行空间,或者谁都可占、无人监管、没有规则地野蛮生长,早餐卖点、随意乱停汽车、中介发传单、卖菜小贩等交织,空间上投射下来,可谓混乱不堪。或者,就是没有交通规划衔接的空白地带,这些区域往往是黑的士和黑摩的的天下。
直线很短的距离,甚至就在眼前,但不管是开车,还是搭乘公交车,望眼欲穿却难以抵达。以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最大优势在于灵活穿行、可达性强,与各种交通工具都能无缝对接,且将“时间即金钱”的理念做到极致,从而降低了前端和末梢的通勤成本。现实中,不管自己买单车骑行,还是选择政府规划的公共单车,都有被偷、找车和归还不易、无停车点、修车充气困难等问题。共享单车的出现,借助于互联网、新材料和智能科技,彻底攻克了上述问题。
远不止于此,以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也是对城市生活的再理解。大家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忙碌,降慢速度的骑行,张弛有度、忙里偷闲,这是人性化生活的一种体现。一个城市如果适合自行车骑行,幸福指数一定很高。连续几年被评为全球最幸福国家的丹麦,绝大多数人骑车出行,60%的政府官员骑车上下班,这是极其平等、与城市亲密接触、共享空间的一派景象。
物极必反、大道至简,反思和返朴是“不作不死”的人类最后一个优点。近年来,“互联网+”摧枯拉朽地将固守传统的行业冲击的七零八落,好处是毋庸置疑的。2016年下半年,摩拜掀起的“橙色风暴”,让这种冲击打入到顽固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城市生活的福音,也是“互联网+”的升级。在希望与风险交织的2017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和畅想,“互联网+”将继续升级并消灭“最后一公里”的残存。(来源: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