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奶茶妹妹”事件之后,强东哥哥创立的京东商城新上线了垂直生鲜电商顺丰优选京东商城旗舰店。顺丰优选在京东旗舰店销售的商品全部是生鲜产品。仅三个小时后,大马哥也很给力的跟进,宣布阿里集团旗下聚划算平台,开团1000亩土地,打造全国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一天之内两大电商巨头先后爆出电商生鲜的重头新闻,这是要“鲜生”夺人的节奏啊。
生鲜电商,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易果网成立,生鲜电商开始起步发展。2008年,出现了专注做有机食品的和乐康及沱沱工社,这几个企业开始都是做小众市场。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之间则涌现了大批生鲜电商。2012年以来以顺丰优选、一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公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为代表的商家都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注入,而且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进而上演了一场生鲜电商备战大赛。
生鲜电商为什么能不到十年的光景,就能发展如此迅速,和生鲜电商的“鲜”离不开关系。这里的“鲜”当然不是对蔬菜、水果这些实品而言,而是说,这个行业的“新鲜”。和服装、家电、化妆品等已经非常成熟的电商行业相比,生鲜电商的当然资历浅得很。电商圈内人士更愿意投身于不熟悉的市场,凭借自身资源进行二次创业。同时,用户对生鲜的消费占比、频次等都比较高,市场空间大。这是为什么生鲜电商能声名鹊起的原因。
再加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进一步促进了众多企业对生鲜市场期望。各大电商纷纷投入生鲜蓝海。
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虽说生鲜电商的利润点,有目共睹,都想在这个行当分一杯羹。但是生鲜电商天生性情刚烈,给人来个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纵观国内生鲜电商企业,不外乎三种模式,一种是如本来生活等垂直B2C生鲜电商,一种是如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另一种是如一号店等综合电商生鲜品类。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各有缺点。
总的来看,当前生鲜电商发展存在这样几个困境:一是品质管控难建标准。生鲜食品属于非标准品,供应链较长,参与角色过多,品控标准不一,给食品销售带来潜在风险。二是仓储周转难以保证。生鲜电商还属于新生事物,订单量流动性大,无法保证日常交易量,仓储周转率较低,带来食品过期后的仓储损耗。三是物流配送成为硬伤。生鲜食品的配送多数需要冷链物流,其成本相比普通物流要高出几倍,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每次下单后,生鲜电商首先就会亏损10-20元的物流费用,较高的物流成本也是各大电商最后进入生鲜食品领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生鲜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走出国门的电商生鲜怎样突破这些困境,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
曲线救国,破局之道虽然生鲜触网困难重重,但在庞大的市场面前,行业瓶颈并没有阻挡住电商拓展生鲜品类的热情。生鲜电商如何更好发展,各大企业需要走一条“曲线救国”路线,制定破局之道。
首先应缩短供应链,严把质量关。生鲜供应链较长,上游参与角色较多,以蔬菜为例,包括菜农、加工厂商、各级代理商,食品质量管控较难。因此,企业需要尽可能地缩短供应链,并在质量上做严格把控。与生产基地或者行业协会合作是企业缩短供应链常用的渠道,并实施“凭证”销售方式。
其次是采销区域化,减少流通环节。生鲜食品的保鲜期比较短常规的物流速度很难满足保质期内完成交易的要求。因此对于缺少物流资源的企业而言,选择区域化采销,并尽可能地减少流通环节最为重要。比如以城镇为单位,实现城市区域的网络采销,通过与地方性的第三方物流深度合作,保证生鲜食品能够在单个城市快速流通。
最后还要采取个性营销博上位。信息时代,左脑营销效果日益弱化,右脑创新营销成为制胜法宝。在消费者看来生鲜电商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巧用营销传播生鲜网购的生活方式以及推动各网购平台的销售也是各电商急需解决的困惑之一。对于还没有网购生鲜习惯的国内消费市场来说,电商需要培育市场,快速建立“圈子文化”,引领顾客转变消费习惯。
随着生鲜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已不再只是皇家贵族的特权。顺丰入驻京东,垂直B2C生鲜电商和综合电商平台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是否能实现双赢,阿里打造私人订制农场开始C2B模式的探索,又是否将打开另一片天地,未知而让人充满期待。2014年,中国生鲜电商注定风起云涌。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