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周平:虚拟运营商探索移动互联网新商业模式

交通领域。2013年年末,打车软件绝对称得上是网络热词。而这场打车软件之间的“烧钱战”在马年春节之后非但没有降温,反而愈演愈烈。虽然背靠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但“烧钱买客”的模式显然并非行业发展的理性方式。那么,对于新兴互联网公司来说,又该如何在产业融合的道路上寻求更加理性规范的竞争方式呢?

从去年年底开始,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宣布追加2亿元的投入奖励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和司机。随后,另外一款由阿里巴巴投资的打车软件“快的”也宣布,与支付宝联手投入5亿元的奖励金,请全国人民打车。马年春节过后,这场“烧钱”圈地战更加“如火如荼”,补贴金额经过短暂降温后,两家打车软件补贴又纷纷“涨价”。2月17日,背靠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嘀嘀打车和快的都宣布了全新的补贴政策,嘀嘀宣布,自17日零时起,对乘客的补贴由5元恢复至10元,预计补贴金额达10亿元。而快的则宣称“永远比同行多1元”,从18日起,乘客每单立减由10元增加至11元,司机奖励也增至11元。这意味着在许多城市,打车起步价范围内乘客已经不需要掏钱了,甚至还被“倒贴”。

便捷的服务和高价的补贴为打车软件圈住了众多早期用户,但在价格风暴为司机与乘客带来出行福音的同时,也为背后的阿里巴巴、腾讯等带来了高昂的资本投入。究竟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非要“烧钱”力推这项业务呢?

“大黄蜂”联合创始人李祖闽:我们相信出行服务这个市场是万亿级的市场,是巨大无比的,只要把产品服务做好的话,这个市场的盈利空间是很大的。在不同的公司里面有不同的手段去占领这个市场,把这个份额拿下来。

伴随打车软件出现的,不仅有巨大市场空间带来的良好发展前景,还有不断增多的质疑批判声音。无论是移动支付平台带来的公平问题、还是手机终端与交通安全行驶的矛盾,打车软件备受争议的还有“抢客战”背后互联网公司抢占手机支付市场的前兆。而这也为已经日趋激烈的互联网巨头竞争增添了更多的紧张气氛。

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我想烧钱不是平白无故的,或者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老百姓可能觉得现在是挺好的一件事,实际上对于这些巨头来说,他要做这些事情,背后真正的意图,我感觉第一这个对于两家公司来说,意义是不太一样的。

互联网公司旗下打车软件在经历火爆“抢客战”之后,行情开始坐上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