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是追梦人还是“吹手”?

所有牛人敞开,“不管你是在美国欧洲亚太,只要是业界大牛,就会成为我们的全球合伙人。”

  冒险家的两次哽咽

  从最初的视频、影业,到电视、手机,再到体育、金融、汽车……贾跃亭正在不断扩张乐视的边界,同时也透露出乐视对于资金的饥渴。

  尤其在2014年,在震荡的股市与充满不确定的传闻中,贾跃亭进行多次大规模减持和股权质押,且流连国外不归,这一度令乐视的前景蒙上一层未知的阴影。

  直到2015年4月,远离公众视线快10个月的贾跃亭终于再次亮相。当被在场记者问到“这段时间感觉最艰难的是什么”时,他首先对着在场媒体指着自己的身体右侧说,“我打了四个洞,还要继续做放疗”,并多次用“命运多舛”一词来形容乐视和自己的命运。

  他称自己就像“拿着一个长矛冲出去的堂吉诃德”,过去一年遭受了各种攻击,包括竞争对手的攻击、各种负面的非议、内部的管理问题以及个人身体病痛。当他情绪有些激动地说“我相信即使没有我了,这个团队依然能够实现我们的生态”时,哽咽落泪。

  而一年后,在相同的地点,贾跃亭看着乐视超级汽车“LeSEE”自动归位时,又一次难以自抑,泪湿眼眶。“没人比我更了解它背后所经历的坎坷、风波甚至磨难。在很多质疑、不解和嘲笑当中,今天,它还是来了!”贾跃亭说。

  在两度哽咽背后,不难看出,乐视是一家有着贾跃亭强烈个人烙印的企业,也承载了他在智能电动汽车、电视、影视等多个领域的梦想和野心。

  事实上,乐视汽车的这一构想,是2013年时贾跃亭在美国展会过程中与一位朋友聊天时兴致所至产生的。当时国内汽车行业正处于景气后期,但对新能源电动汽车、互联网造车等领域少有涉猎,还在萌芽阶段。

  贾跃亭在乐视汽车上倾注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他不想再步传统造车的后尘,而是开创全新的造车模式、引入高精尖人才。由于汽车资金需求巨大,风险也高,此前乐视内部大部分高管曾反对做汽车,但贾跃亭的一句话表明了决心:“即使乐视造汽车会万劫不复,如果能点燃更多人的梦想,我也义无反顾。”

  在丁磊看来,贾跃亭对于自己所热爱的,相当投入和执着。

  在确定方向后,贾跃亭开始迅速找人组建团队,仅用了3年时间,乐视汽车就发布LeSEE概念车,而推出整车的速度也将比其他传统车企更快。丁磊表示,乐视汽车的开发流程跟其他公司并无二致,包括法规认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