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打假团一月业绩为零 网友质疑打假为赚钱

、资生堂、飞利浦等企业的打假行为,淘宝都给予了平台所能提供的最大程度配合,并获得这些企业的认可与赞扬。

  “2008年以来,光假冒的阿迪达斯商品我们就下架了50万件,帮耐克也先后16次进行处理,总共删掉49万件假冒商品。”淘宝表示,它们与著名品牌厂商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几乎与我国国内市场的全部厂商都建立了联系,商标侵权、专利侵权等第三方难以判断的问题,只要厂商发来公函,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淘宝网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果是个人举报,淘宝网会着手核查。一旦查实,立即将假冒商品下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理,严重的甚至将面临被终身取消在淘宝开店资格的惩罚。

  “打击网络假货的根源不该仅仅依靠网上零售平台自身的实施各种打假的方法,而在于从根本上破除假货的现实渠道,因此,更应该从线下的制假源头开始打击,必须要有工商、公安以及假货生产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获得切实成效。现实市场的打假也好,网络市场的打假也好,应该是个系统工程,而不是靠哪个网站、哪个部门、哪个组织就能解决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

  “打假,如果停留在打网站的盲目阶段,假货不能根治,只是让假货从一个平台转到另一个平台,从网络平台转到非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专家梁春晓分析,“关键不是打平台,是零售市场的全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共同打假货。 ”

  ■主管部门

  工商:法规滞后导致监管“真空”

  近年,市消保委曾和《市民信箱》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在参与调查的6955位《市民信箱》实名会员中,认为网络购物安全的仅占8%。在网上购物遇到欺骗时,选择自认倒霉的竟高达45%。

  到底是什么造成网上购物这一新生事物快速兴起的同时,信任危机悄然蔓延?是什么原因,让网络成为假货滋生的温床?网络售假猖獗的同时,监管部门在哪里?本市工商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律法规的滞后,造成了网上交易管理的“真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互联网经济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至今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相对国际社会而言,联合国有《电子商务示范法》,美国有《电子签名法》、欧盟有《电子签名指令》、《远程销售指令》、《数据保护指令》等等,我国处于法律法规滞后现状,以致造成网上交易管理的难题。

  目前,网络中涉及购物交易大致是三类:一是大的门户网站建立的商城,诸如搜狐、网易、新浪等;二是各类企业和个人自己建立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