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环境不尽成熟 消费陷阱多需提防

用卡支付相对较为简单,仅需填写个人信息、信用卡信息、手机验证信息之后即可确认。不过,就在他完成该笔网购消费之后不到24小时,马上收到了信用卡管理中心的预警电话,又有两笔新的消费即将生成,在确定朱先生并没有产生新消费的情况下,信用卡管理中心提醒朱先生,其信用卡信息可能已被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等病毒盗取并非法套现,出于安全考虑应当迅速挂失。   朱先生虚惊一场。而类似的事情在许多网购消费者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有发生。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4年网民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2014年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现状满意度低,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在2014年个人信息被泄露,其中个人基本信息是被泄露与窃取最多的。为此,市场监督部门工作人员指出,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还应当确保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消费终端的安全状况,以免被黑暗中的眼睛窥视自己的隐私信息,以造成财产损失。   争议“货不对板”如何维权?   网购过程中,在网上了解商品的性能、资质之后,选好商品完成支付,而商品到手后发现与网络上的描述大相径庭,或者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此类事情在网购过程屡见不鲜,而消费者的维权过程则倍加周折。   这个春节,家住石岩的钟女士就遇上了一次不愉快的网购经历。在深圳过年的她原本想在网上购买湖南老家的腊肉来增添年味。不过,到货后发现自己网购的腊肉并非像网络卖家描述的那样原汁原味,除了口味不对,外观成色的瑕疵与包装的简陋让她对该批货物的食品安全心存疑虑。在协商退货的过程中,对方先是以食物包装受损的理由拒绝退货,接着又拿出耽误了食品新鲜保质的理由。多方交涉后,对方才以不给网店差评的条件接收退货,几番周折下来,让钟女士心力交瘁。   按照现行消费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不过,一些特殊商品在退货渠道与程序中更为容易引发争端,其中包括消费者定做的商品、部分鲜活易腐的商品等。有知情人士指出,网购消费者在采购该类商品过程中,应当和经营者达成售后事宜的约定,在消费效果不满意的时候可依据约定处理。   网购消费要多一只眼睛,而在消费金额较大的奢侈品消费中更要时刻提防。近年来,各种代购的网店或者微商“入侵”了不少人的个人网络空间,而这些商家的网络代购通常又以商品价格较高、消费金额较大的奢侈品为主。值得警惕的是,代购商家中同样存在良莠不全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