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互联网正在重构整个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运行体系,买方和卖方的对接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而不是实体的店面、中介。数据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安全却难有保障。本专题中的调查试图呈现互联网数据泄露中环环相扣的链条,而对案例的分析则试图呈现公民个人维权之难,这有赖于互联网法治建设的推进。
天微微亮,大鸟(化名)结束了一晚上的任务,他用凉水洗了一把脸,起身,去公司上班。
在白天,他是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晚上,他是互联网论坛上活跃的“白帽子”。
“白帽子”是业内的俗称,即正面黑客,他们通过识别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发出漏洞警告,从而提醒企业或其他单位在被黑客侵入前修补漏洞。
由于白天工作时间不允许,大鸟只能用晚上的时间做“白帽子”的工作。这让他很疲惫,如果进入到了活动状态,大鸟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度过。
除了在论坛中得到被同行赞许的快感,很多时候,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对漏洞不屑的人。因为每次被曝出漏洞之后,许多企业的第一反应是“辟谣”,而不是直面问题。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互联网正在重构整个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运行体系,买方和卖方的对接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而不是实体的店面、中介。数据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安全却难有保障。
或许因为企业对漏洞不屑的态度,一些技术人员会警告企业——既然你不屑,我就干一单给你看。一些技术人员拿着漏洞去要挟企业,换取报酬,涉及利益巨大,一些人甚至很短时间就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白帽子是以其行为来判断,但也有可能在某些时间里,变成真正的黑客。
在国内,目前逐渐形成了一些漏洞举报的平台,如乌云网、360都建立了举报漏洞的机制,方法各不相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也建立了漏洞共享平台,每周发布信息安全漏洞周报。
一些企业的态度也变得开明起来,如1月14日,特斯拉的官方订购平台被白帽子发现漏洞,原价30万元的预订金,白帽子可以在后台将之修改为一元钱。特拉斯得知后迅速修复了该漏洞,并承认该笔订单有效,同时还从总部邮寄了官方纪念品送给白帽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半个月的调查,接近了多位白帽子,他们中的部分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试图从被业内称之为“社会学工程库”的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