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淘宝网购手机扫码拿红包 账户瞬间少了1.8万元
uo;得到实惠,没想到反而陷入了骗子设下的陷阱。
如今二维码已覆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如何辨识真假? 昨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健教授称,二维码只不过是为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新的介质。一般用户不了解二维码的原理,常常“见码就扫”,在打折、促销或热门游戏的幌子下,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制造的假象所迷惑。 张健教授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扫描二维码前一定要确认该码是否出自官方和正规的网站,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盲目扫描。消费者最好在手机上安装相 应的安全软件,如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以防止二维码病毒侵入手机。消费者应尽量使用有安全验证功能的软件扫描二维码。如果通过二维码来安装软 件,安装好以后,最好先用手机杀毒软件扫描一遍再打开。 张教授同时呼吁,互联网企业、各大厂商等应该负起保护用户信息的责任,加快提升安全技术,推动业界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建造互联网安全体系,不要让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监管显空白亟待加强法规建设 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付军律师指出,目前市场对二维码的监管还是“一片空白”,制作二维码没有任何规定,发布二维码也没有任何限制,整个行业处在一种自由 化的状态。而二维码是否藏有病毒,从外观上是无法辨别的,用户一旦误扫“藏毒”二维码,很可能导致隐私泄露、账户被盗等情况的发生。 付军律师称,二维码本质上只是一种信息编码方式,是柳叶刀还是凶器关键看掌握在谁手中。对二维码使用的监管缺失以及行业的低门槛才是其安全隐患的根源。 付军律师建议,在行业和技术标准出台之前,消费者“扫一扫”时,应尽量先核实该二维码的来源,选择正规企业、商家发布的二维码来扫描。对于监管部门来 说,亟待加强恶意手机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信誉、认证入手,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环境,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来源:荆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