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网购下的“安全隐患”找谁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自11月以来,网上打折促销的活动几乎没有间断过,无论是“双11”,“双12”,又或是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圣诞节”,各大电商网站都处于“客满”的状态。就11月份中国广播网的报道指出,阿里巴巴在“双11”开节6分钟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可以说是创造了网络销售行业的一个奇迹。近日,正逢圣诞节之际,一件“夺命快递”又将网购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事件发生在11月28号,山东的一位居民刘某在收到网购的一双鞋子几小时后出现了呕吐、腹痛等症状,29日因抢救无效死亡。据医院诊断结果显示,刘某死于有毒化学液体氟乙酸甲醛中毒。这一事件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发起民意调查:“夺命快递”发生后,你的网购次数是否受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有近80%的网友表示会有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网购存在的风险性。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用户规模也在逐渐增加。网购可以在家“逛商店”,获得大量的商品信息,直接网上支付,送货上门,既省时又省力,因为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网友的青睐。然而,随着疯狂网购的持续发酵,一系列网购事故也呈现在我们眼前。有漂亮辣妈网购却遭快递小伙打电话骚扰的,有因网购落入假支付宝陷阱的,也有因网购花炮粉爆炸致双手截肢的。这些网购之后的后续事件令人心惊胆颤,我们不禁发问,疯狂购物之后,我们的安全谁来保障?笔者有几点建议:

其一,根据工商总局研究起草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这项规定的实施对网购诚信问题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光有实名制的规定还是不够的,针对网上购物中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关制度和相关政策方面的完善,让消费者在碰到问题时能够有据可依,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其二,电商企业自身也要加强自律意识,提高自身诚信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诚信的购物环境。

其三,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要加强,对于一些新兴的购物方式,不可盲目跟风,要选择理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的购物成熟度也会对购物市场产生影响,因而当网购出现安全问题时,消费者自身也应作出反思。

现如今网购市场的发展逐渐壮大,网购虽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购物方式,但不得不承认,网购已被很多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如果网购环境够安全,网购方式够理性,那就皆大欢喜了。(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