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B2B这一年雷声大雨点小

,这或许将在2020年到2021年之间。“在阿里的发展中,B端业务的盈利周期远比C端业务长,”见智研究所分析师表示,“举例来说,阿里云目前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如果对比当年阿里的电商业务,在2011年,营收仅为119亿时,便已经实现了正盈利。”道阻且长在2016年的那场论坛上,当马化腾谈及对产业互联网的顾虑时,李彦宏问道,“你是不看好企业级软件应用吗?”前者回答说,企业级市场的发展速度会很慢,“慢工出细活,不是消费市场的热潮吹出来的。”两年之后,当马化腾打消顾虑,举全力向B端市场转型后,这一市场的发展难度和速度,都与他曾经的判断相符。对于互联网的头部企业来说,向B端发力、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不仅出现在中国市场,事实上,早在数十年前,美国To C的科技巨头就已经开始了To B的转型之旅。在阿里“去IOE”策略中,代表“I”的IBM,便是从C端转向B端业务的典型案例。上世纪90年代,由于竞争对手的崛起,一贯在PC业务上一骑绝尘的IBM开始收入下跌,在1994年底,累计亏损达150亿美元。为挽救公司,IBM开始向企业服务转型,并在此后数年逐渐剥离个人业务、收购企业服务业务。截至2009年,在IBM的利润中已有超过80%来自企业级服务。IBM、微软、亚马逊、谷歌……诸多海外科技巨头的经历证明,如果To B业务发展顺利,必将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独挑大梁,稳稳成为营收或利润的重要来源——例如亚马逊的云计算AWS,在最近数年,为公司贡献的营业利润均超过50%,甚至在2017年的两个季度中,由于亚马逊国际业务亏损严重,来自AWS的利润占比超过100%,最高达到337%。只是,与阿里、腾讯等国内的科技巨头一样,海外科技企业的B端转型,也同样经历了漫长过程。AWS(Amazon Web Services)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02年,是亚马逊面向开发者推出的计算资源和开发者服务,从这时起,亚马逊即开始招揽团队,着手研究云计算技术;2006年,亚马逊对AWS进行再次发布,正式推出云计算服务。在这一年,AWS这个创新业务能够为亚马逊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但亚马逊CEO贝佐斯在财报的致股东信中写道:在一些大公司中,由于需要耐心和培养,可能很难从一些小种子中发展出新业务;在我看来,亚马逊极其不同寻常的文化是非常支持具有巨大潜力的小企业,我相信这是我们竞争优势的来源。AWS发展8年后,直到2014年,其营收的具体情况仍未出现在财报中。当亚马逊在2013年出现亏损和增速放缓时,外界仍评论表示,AWS处于培育期,也是造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