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亿网购额有多少是“冲动式消费”
100%,总计订单量近600万单,“双十一”整体超过1000万单;京东商城“双十一”订单量也达到全年最高水平,网站流量是平时的2.5倍;腾讯易迅下单金额突破10亿元。 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双十一”购物节商家吸引眼球的办法还是传统的低价营销策略。但是,基于这个渠道自身特点的营销模式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而且能够激活更多的消费欲望,这是引发不理性消费的重要原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说,首先在网络购物中,广告的作用比以往更大。在传统购物体验中,消费者可以看到商品实物,根据自身的经验预计其用途。而在网购中,没有实物,决定消费的因素变成了网页上的商品介绍,其他消费者的主观感受,炫丽的广告很容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与此同时,与传统渠道受到地域、传播媒体等各类限制的营销不同,网络营销几乎是无孔不入,而且基于大数据做到了个性定制。只要打开网络,网站利用顾客的搜索习惯列出其感兴趣的商品链接,吸引消费者点击本来没有购买计划的商品,使消费者不知不觉中就购买了很多商品。“再加上‘双十一’轰炸式的促销广告,将网购营销动员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莫岱青说。 也有消费者认为,“双十一”网购中的集中爆发式消费是传统渠道商品价格畸高后的无奈选择。资深网购达人郑小姐说,传统渠道的商品价格太高,一进商场,衣服、鞋子几乎都超过了1000元,国内知名品牌床单四件套,动辄二三千元,打完折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同样的商品在天猫“双十一”预售价只要四五百元,消费者当然购买。 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有关专家认为,面对已经由非主流上升为主流销售渠道的网购,有关部门和网购平台企业有义务对消费者做有针对性的消费提示,与对传统渠道一样,打击网络卖家价格欺诈、宣传不实等行为。 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伍华军博士建议,比如对“双十一”中诟病较多的商家先提价再降价的行为,此前传统商场在促销中也有采取类似的行为,经过各地物价部门的查处,有了明显的好转。针对网购中此类现象,物价部门是否能与网购平台企业一起研究出整治办法,创造好的网络购物环境。 莫岱青则提示消费者注意自我维权。她说,网购下单最好保留下单截图、与卖家聊天记录等相关截图,并且保留相关支付信息,订单确认信息,以便出现购物纠纷时有效维权。 另外,为捂住口袋理性消费,莫岱青建议消费者在网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