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网购的数据迷城 狂欢背后的酸楚

       2015的双十一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网购族们的狂欢远没有结束,事实上,早在双十一的一个月前社会各界就开始关注这个人造节日,而在双十一过后接下来的两周内,节后疯狂仍将继续,最忙的应该是阿里巴巴,他们一面忙着准备商品、疏通物流、修缮后台服务器,马大帅估计还要和冯小刚总结讨论,以避免明年双十一晚会,再度成为《快乐大本营》…

   消费层面,狂欢前夕对于有剁手族的家庭来说,早已阴云密布,谍影重重,主妇们从十月份开始就停止了正常购物,包括化妆品、衣服、鞋子、卫生纸等等,更有 甚者连粮食也断了,她们坚信双十一的时候会买到足够便宜、足够多的商品,然后坚持一整年;可怜的老公们则在恰当的时候,试图把支付宝密码连续输错三次,以避免资产土崩瓦解,毕竟,要解除冻结需要24小时…这就是购物节带给中国人的狂欢,有点疯狂,也有点酸楚。狂欢节当日,各大网站都直播了销售/订单的数据,比如阿里巴巴仅用了1分12秒交易额就突破10亿大关,京东的订单量在早晨6点就达到了去年水中,笔者都不用特意查看,只要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各种天文数字,与之交相辉映的则是,有关部门的官方而正经的数据,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跃居全球第 一,从用户规模到渗透率,再到交易额,中国网购全面碾压外国人,据统计,中国网购的用户规模达到了3.61亿,网购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 55.7%,2014年的网络零售交易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7898亿元,同比增长2.6倍,一切看上去都欣欣向荣,如果再来一台《新闻联播》式的赞扬,那 就完美了。

  但世界运行规律中,一切繁荣奢华的背后,总会充斥着些许的腌臜与污垢,正当中国网购气势汹汹地拿下销售金牌之时,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声讨,关于假货、关于维权,关于快递哥的猝死都宛如王水般吞噬着中国销售冠军的含金量。或许,我们没必要对双十一的繁荣嗤之以鼻,但探究一下那些不甚和谐的数字,或许能找到一条固本强筋的大路。

  半壁江山,假货需要一个名分

  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购物的狂欢中欲仙欲死之时,国外媒 体却不合时宜地过来添堵,他们不仅嘲讽中国的双十一是造假者的大日子,而且非常专业地罗列了一些数据,连工商局收到过多少件的投诉都非常清楚,说句实话, 中国的统计局都未必能做得这么细致。援引报道数据显示,2014年大陆网购正品率只有58.7%,也就是说,你只要在网上买超过两件衣服,就可能遇到赝 品,与之配套的则是投诉案件的猛增,去年全国工商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7.78万件,年增长356.6%,而在消协组织受理的20135件远程购物投诉 中,网络购物占了92.3%,这些数字的准确性无从考证,但大体能反应出中国网购正品率的现状,更何况,58.7%的数字应该已经是比较体面的说法了,要 知道,前两年这个数字仅有20%。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