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费高昂:谁来为消费维权成本埋单?
举证,而一件衣服的检测面料费为680元。
“一件265元的衣服,检测费要680元,这实在让人吃不消。”权衡再三,王女士决定自吞苦果,将这件面料可疑的上衣扔到衣柜的最里面。 在网购的过程中,一件价格并不高的产品,在被认定是假货并给予消费者应由的退款赔偿前,先要经过质量检测这一关,而这关的成本竟几倍高于假货本身。这就形同让越来越多消费者默认,打掉了牙,往肚里咽,我只损失了这一颗。倘若一心要为这颗牙讨个说法,恐怕我得赔上并咽下另外好几颗牙。 退一步来说,即便消费者可以不顾经济成本,网购中的“拉锯式”维权也足以令人心力交瘁。据《半岛都市报》报道,2009年八九月份,一名新加坡籍华人花1万余元在淘宝购物网站购买了一个仿制的GUCCI手包。在网络打假团的帮助下,耗时3个月,辗转于相关部门之间,终于拿到了多家机构联合出具的假货证明。直到2010年元旦,淘宝卖家才在强大的证据面前同意退款。 这场维权“拉锯战”,最终以消费者的胜利告终,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其背后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及金钱耗损,绝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如此高昂的维权成本,究竟该由谁来支付? 别让维权也成消费者一大“劫”:破题须“三方协力” 网购虽然便捷,但往往存在诸多的“消费陷阱”。因此,从相关的监管部门到网络商家,再到消费者,都应当明确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及责任。 首先,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规范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网购的确存在一个监管盲区。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的监管部门就可以将网购维权视为“盲点”,令消费者维权“无门”。 其次,对网络商家来说,应当本着诚信为本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经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再者,作为网购“风险”的承担者,消费者同样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应对。 青岛市消保委副秘书长于旭辉提醒消费者,国家工商总局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着手调研起草《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暂行办法》,但在此之前,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时应该选择信誉度较高的卖家,并仔细参考往期买家的评价,向卖家索取发票、收据等凭证,以确保在购买到的物品与卖家描述不相符时,可以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消费者维权仍旧绕不过“成本问题&rd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