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费高昂:谁来为消费维权成本埋单?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这一覆盖面最为广泛的电子商务模式近年来也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在网购用户、网购交易额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背后,用户对网购投诉同样“水涨船高”,网购被骗、维权难等问题接踵而至。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2009年该网站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21657宗,同比增长了248.58%。 应该说,在网购遭遇“质量门”后,投诉只是维权的一角,保护消费者权益及利益的关键还在于维权的整个过程能否善始善终。在网购维权的相关条例及法规尚不健全的前提下,“维权成本”的高低是影响消费者维权行为的先决条件。 监管缺失:网购“质量门”曝维权漏洞 据《羊城晚报》报道,深圳市消委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深圳市、区两级共收到消费者网络投诉416宗,同比2008年增长249.58%。其中,“网上购物”投诉量141宗,同比2008年增长127.42%。 一方面,网上购物快捷、方便,让消费者节省了购物时间。但由于网购不能当面挑选商品,随之而来的质量不保、退货无门甚至以次充好等情况也让消费者“闹心”不已。一项调查显示,网上买到过假货的人占74%。 另一方面,在享受网购低价、方便的同时,很多用户在与商家产生纠纷时却感到束手无策。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很多卖家都是自由个体,没有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而网上商店特有的虚拟性,使得工商局无法出面上门解决问题。 工商和行业管理人士表示,一旦产生消费纠纷,在证据调取上,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网络购物程序过于简单,是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网络购物还存在不少法律缺陷,我国尚未出台专门规范网购的法律法规,在准入、自律和监管机制方面有所缺失。 有关专家指出,眼下有关职能部门为网购者提供的保障有限,更多的时候需要网站的规则限定和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但在网络的虚拟性及不确定因素下,即便消费者具有相对较强的保护意识,需要维权仍非易事。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在于“维权成本”。 质检费高昂:谁来为消费维权成本埋单? 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民王女士在一家注册地在苏州的网店购买了一件价格为265元的上衣,谁知颜色大有出入,在与商家交涉未果后她只得求助12315维权热线,随后王女士被告知需要和苏州当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系,还需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