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光鲜掩映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忧患

式无疑于线上交易革命,瞬间被市场接受。由此产生的好处是,它既催化了淘宝的繁荣,自身也积累了赖以生存的海量用户,从而得以有机会脱离淘宝,从一个支付工具变为独立经营的企业个体。

  而“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一概念由马云于2005年首次提出。彼时,他站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台上,畅谈要从交易环节,彻底改变中国电子商务的诚信空缺。

  不想,几年后,也是因为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宝,他本人的企业家诚信遭到了巨大的质疑。

  对于两笔股权转让变“外企”为“内资”,并单方解除支付宝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协议控制关系,马云的解释是支付宝必须拿下央行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央行不允许境外投资人通过持股、协议控制牌照支付企业的规定。

  而5月26日,支付宝却以完全中资的干净身份顺利获得牌照,其牌照编号“001”在27家获牌企业中居于首位。一位业内人士称,某种程度上,这相当于央行对支付宝的“嘉奖”——肯定其促进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功臣”作用。

  面对“被单飞”,时至今日,雅虎与软银并未走法律程序,对马云及阿里的管理层提出侵权诉讼,于是“违约”仅被视同“纠纷”看待,三方就事后的补偿事宜展开拉锯式谈判。

  最新的谈判进展是,6月22日,阿里巴巴集团,软银及雅虎发布联合声明:“阿里巴巴集团及公司主要股东雅虎和软银一直就支付宝一事进行着持续建设性的沟通和讨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我们的目标是尽早达成符合公司和各方股东利益的决议。在适当的时间之前,阿里巴巴集团,雅虎及软银将不再发表任何评论。

  “谈判的焦点在于什么样的补偿方案、补偿金额、由谁出资,可以肯定的是,雅虎与软银已经默认了支付宝变身中资的既定结果,不会再返回协议控制。支付宝的前景和价值三方均很看好,而落实到补偿上,如何估值,需要长久的磨合。”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2.未必蓝海

  支付宝事件如此跌宕起伏,吸引眼球,核心在于支付宝本身被各方看好,利益巨大。不过,第三方支付行业也许被支付宝的光辉掩盖许多现实问题。

  支付企业的发展至今,行业逐渐生成两大派别。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盛付通为首的互联网型支付企业,它们以在线支付为主,捆绑大型电子商务网站,迅速做大做强。此类支付企业一般采用信用中介模式,实行“代收代付”和&l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