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打假遭遇监管真空
品类商品占了整个投诉量的50%左右,其次为家居、手机、3C数码类目,约各占15%,其他举报商品还涉及化妆品、鞋类等。
据倪良介绍,淘宝网的打假动作正通过多个行业进行。4月份,淘宝网建立了保健品准入制,所有在淘宝网上销售的保健品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才能上架销售;9月底,淘宝网要求所有图书都必须录入相关书号才允许上架,而从明年2月份起,淘宝网将要求淘宝书籍、杂志、报纸类目实行卖家准入规则,要求所有书籍类卖家提供“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困惑 网购平台没有“打假”权利 在网络打假团摩拳擦掌的同时,作为“被打方”,国内一些知名网购交易平台也有自己的苦衷。 “交易平台的确有自律和监管的义务,但从法律意义上讲没有‘打假’的权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姚欢庆表示。 记者了解发现,淘宝网的无奈确实如此。因为一定需要有品牌所有企业或执法部门提供的法律文件,淘宝才能参与打假。 “打击网络假货的根源不该仅仅依靠网上零售平台自身实施的各种打假的方法,而在于从根本上破除假货的现实渠道,因此,更应该从线下的制假源头开始打击,必须要有工商、公安以及假货生产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获得切实成效。”有分析人士指出。 法规滞后导致监管“真空” 早在去年,北京工商部门曾率先试水推出新政,要求网上开店也须到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相关争议和讨论随之如潮水般涌现。最终网上开店需领执照的建议不了了之。记者获悉,其实北京这一政策也并非强制性规定。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像广州、上海一样,卖家在网上开店铺,搞经营,无须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这是一个真空。一旦发生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发生欺诈行为,工商、质监等市场监管部门即使介入进行监督管理,也常常苦于找不到对象而无法协调、处理。从买家一方而言,网上购物后,大部分没有交易凭证,如果通过打印机打印交易凭证,从法律角度,目前也不能作为证据保全,相关部门乃至司法机关很难以此作为处理依据,因而权益得不到保障。 也有专家认为,在网络渠道上,由于每一笔交易在技术平台上都有记录,意味着每个售货者的信息都是有迹可循的,工商、公安只须根据线索顺藤摸瓜,就能最终打掉线下的制假窝点。但是业界目前普遍的观点是,网上购物尚无法律法规规范,作为依法行政的工商部门,没有法律依据也不可能随意作为,以致网上购物形成法律真空地带和监督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