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校园式“共享” 只是蹭热点?
“共享+校园”模式时表示,“感觉现在学校都是在滥用这些概念,其实学校本来就有很多设施就是共享的,比如图书馆、体育馆这类资源,之前学校也有一些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将自己的宿舍在假期租给别人住的情况,但是,现在什么都可以加上‘共享’一词,感觉就在蹭热点。” “我不太看好校园里各种东西都共享。”来自华北大学的吴森(化名)说:“像厨房、宿舍之类比较私人的地方,如果变成流动式的,会带来很多安全问题,现在很多东西也是打着共享的噱头,变相做广告。” 当然,也有同学对此表示支持,“校园是年轻人的聚集地,也是创新的发源地。新事物很容易得到年轻人的接受并发展壮大,后期可以逐步推广到全社会。”王康认为,“校园和共享理念的结合可以孕育很多创新的产品,再加上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对此,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总支部书记杜式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源的充分利用,生活成本的节约和环保理念的传播是“共享”带来的好处。 谈到是否应该在校园里推行各种“共享”模式,杜式敏也表示支持,“特别是学生可以在这种模式下,得到更多的好处,比如共享厨房、共享宿舍,既让学校的资源得到了利用,也节省了学生的费用支出,还培养了环保意识。” 但是,杜式敏认为,“共享”理念在校园推广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教育和管理准备。 “共享xx”入校园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什么 当“共享xx”频繁登上网络热搜榜,学校也慢慢接受“共享潮”的进入后,什么样的共享模式才是适合大学校园的,这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符合共享、便捷、优惠、环保理念的‘共享’模式才是我们需要的,一些实用性并不强,并且没有安全保障的,我们是不会尝试的。”王康说。 湖北大学的魏羽(化名)就曾见过一些并没有用处的“共享”模式。他告诉记者,“当时我在一些学校见到过‘共享操场’,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时通过办卡就可以在学校操场锻炼。但是,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还是有很多人可以不办卡混进去。” 魏羽认为,只有一些平常使用成本比较高,又具有实用性的资源才是真正需要共享的。 当“共享”接踵而来,学校也会面临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