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厨房……最近,一股“共享”的旋风迅速席卷全国。各种五花八门的“共享xx”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衣食住行娱各个方面无孔不入。作为青年的聚集地,大学校园也开始追逐这股“共享风”。
五花八门的校园式“共享”
今年6月,西南民族大学将学校50间暑期闲置的宿舍,重新设计一番,打造成了民俗风的“共享宿舍”,供来成都旅游的背包客和暑期在成都实习的大学生使用。
据了解,“共享宿舍”是学校根据实际住宿情况,通过政府、校方和运营机构三方合作的“共享宿舍”模式。入住者可采取线上预定或者到校办理这两种方式入住,办理成功之后,即可获得学校的“一卡通”,享受食堂、体育场等一系列设施,每天的费用仅为25元,这种环境好、价格低的“共享宿舍”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目前,50间宿舍已全部住满,供不应求。
另一边,由湖北大学大四学生杨海北创办的“共享厨房”也大热起来。只需交10元的器材使用费,便可以约上小伙伴,拎着自己购买的食材,在共享厨房里享受大家做出来的家乡美味了。“终于摆脱了在寝室偷偷煮面条的尴尬了”“在学校也能大家一起体验做饭带来的乐趣了”……共享厨房开张近3个月,目前每个月基本上都有百余人预约使用。
事实上,校园里的共享经济往往让人感到“脑洞大开”。在浙江嘉兴学院梁林校区的共享篮球柜,用微信扫码就能取球,押金29元,玩半小时1.5元。在武汉市一些高校,出现了共享洗衣机,将脏衣服丢进洗衣机,扫码,下单,整个过程完全通过手机操作实现。而湖南大学一群大学生创业团队,则在校园内运营“共享饮水”项目。
来自湖北大学的王康(化名)表示,“感觉现在校园里处处可见‘共享’,自己最常用的就是共享单车,因为有时候去上课或者去学校其他地方比较远,用共享单车就特别方便”。
谈起新兴起的共享模式,王康表示:“如果去外地旅游,我还挺想尝试一下共享宿舍,因为感觉很新鲜,而且环境好又便宜,很适合大学生的需求”。
校园其实早有“共享”,现在只是蹭热点?
当社会的“共享风”蔓延到大学校园时,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意见。
汕头大学研二学生董思涵(化名)在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