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电商开局抬头见喜 春天离它们还有多远?

设立了首席数据官,由陆兆禧负责推进“数据分享平台”战略,搭建“聚石塔”,通过将会员信息、商品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等数据处理、整合、开放和共享,让各种服务商系统彼此连通。而在马云随后发布的战略中,大数据也首次“登台”,明确成为了今年的发力点。据悉,现在大淘宝系的数据部门已达到100人的规模,而目前支付宝和阿里金融的后台也已经打通,一场数据挖掘的变革正拉开序幕。

  关键词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并不算是电商的“老本行”,却在2012年底,迈出关键一步。

  如果细心观察,去年电商领域内的金融“试水”有3件大事。2012年8月,阿里金融旗下的信贷产品面向阿里巴巴普通会员全面放开,会员不用提交任何担保、抵押,只需要凭借企业的信用资质,即可24小时“随用随借、随借随还”;11月,京东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一个以京东牵头做担保,通过银行的介入,来改善供应商资金周转率的项目开始运作;12月,根据苏宁电器发布公告,称将出资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至此,三大电商巨头统统进入了金融领域。

  对于金融服务的重视,已经成为电商企业心照不宣的发力方向。2012年9月,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的闭幕演讲中,马云表示将把阿里重塑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转型起点是今年1月1日。事实上,早在2010年,马云就已经建立了阿里信贷,并依靠内部的信用体系重新打造了一套金融新秩序,数据显示,截至到去年年底,小贷业务累计投放了280亿元,为超过13万家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服务。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分拆成25个事业部,但阿里金融和支付宝并没有在“手术”范围内,日前传出的消息称,这两块阿里最重要的金融业务,将在今年重新整合。

  也许是电商的巨额现金流给了供应链金融萌芽的契机,从供应商的需求来看,电商涉足金融服务似乎有着天然的土壤。一方面,大多数供应商需要经历的资金周转过程十分冗长,将现金变成货,再通过电商平台将货变成应收款,进而变成现金。另一方面,供应商出样和存货的比例大致是1:8,存货在流转过程中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而且还存在巨大的跌价风险。过去,资金链吃紧的供应商只能走“银行借贷”一条路,如今电商则恰好能提供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例如京东即是将企业的商业信用转为银行信用,供应商可用非常小的手续费代价换来提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