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涉足生鲜面临“三道坎” 价格、保鲜、农药

7月12日消息:白领李小姐挑选果蔬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新鲜“品相好”,从今年4月起,她不再到外资卖场,转而到1号店生鲜频道选购生鲜果蔬了。生鲜已成为电商竞争的又一个新战场,1号店生鲜频道开通3个多月,线上销售的蔬菜、水果已有80个品种,每天销售额达10万元左右;而天猫最近也开始在26个城市试水生鲜配送。

  有人形容生鲜是“三高产品”:高损耗、高度依赖冷链、高度不标准化。电商经营生鲜,能否像复制此前在服饰、家电等市场的“攻城略地”?业内专家指出,价格、保鲜度和防农药是其绕不过的“三道坎”,但一旦突破瓶颈,市场前景广阔。

  “高价菜”难跑量

  电商卖生鲜优势何在?1号店网页显示,“中穗”有机长茄子300克5元;“上疏绿苑”有机番茄300克8.4元;“香格瑞”有机菠菜300克14.1元;“上疏绿苑”韭菜300克6.9元,价格比集市、菜场中高出30%-50%。1号店副总经理郭冬东表示,他们瞄准的是中高端消费群体,提供精品蔬菜或有机蔬菜,与集市、普通超市形成“错位竞争”。从市场反馈看,电商经销的生鲜尽管增速较快,但价格偏高也是不争事实,短期总量不会很大。

  电商还上架了部分本地少见的蔬菜品种,1号店第一批上线的蔬菜有40个品种,除了根茎、叶茎、菌菇类的常规蔬菜,海南龙豆,荷兰水果黄瓜都是一般菜场、集市中不多见的,排除了比价的尴尬,也使那些喜欢“淘”新奇的年轻人经常光顾。但也有消费者反映,目前网上的生鲜品种相对少了些,还需扩大“阵容”。

  “保质期”的挑战

  保鲜是生鲜商品最难过的一道“坎”,据了解,目前不少电商都仿效“农超对接”,由几家大的农场定点供货,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连接。据郭冬东介绍,1号店上架的蔬菜80%是本地产的,20%的外地蔬菜中,有的靠空运。所有本地蔬菜都是当天采摘,晚上8点没有卖出就直接下架。

  上海商务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认为,生鲜的竞争力在于冷链的健全,生鲜产品流量大,产品保质难度高,而且送货要求又不能在工作时段,所以电商可以通过第三方冷链配送与便利店提货结合,方便订货者。

  建好追溯“屏障”

  业内人士指出,食品安全已成为消费者最大的关注,电商要拓宽市场,首先应该拿出权威的检测证明,其次要在追溯体系方面下功夫。1号店主管表示,他们每个批次都有上海市质量检测院的证明,确保商品安全。

  目前,许多供应商已建立了包括二维码在内的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便捷地了解这些蔬菜的种植情况。有关人士提出,电商应该进一步扩大生鲜的二维码追溯比例,强化食品安全体系,树立消费者对网上生鲜的信誉度。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