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银联组织架构改革以及战略目标
过110万台。 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戴险峰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银行卡交易规模从12年前的基本可以忽视,发展到2012年的占全球交易量的四分之一。银联功不可没。 但像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一样,银联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政策的独占优势使得其市场化改革一度滞后,专有的卡组织地位又容易授人以“垄断”口实,而内部组织架构重叠、总分公司关系等问题亦沉疴已久。另外,由于银联商务等子公司也是支付市场的参与者,业界不断质疑其“运动员”和“裁判员”双重角色,此间,支付公司与银联的关系裂痕逐步加深。 各种矛盾在2013年年中集中爆发。当时,银联通过行政化手段、以“补偿性清算”的名义,处罚了支付公司违规转接行为。此事引起了支付公司的强烈反弹和舆论的持续关注。 中国转接清算市场的开放,是这场争执发生的大背景。 对外,在2012年中国就“电子支付“一案放弃对WTO专家组裁决的上诉后,国内转接清算市场的开放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VISA和Master Card等国际卡组织巨头正虎视眈眈,静待国内市场的开放。 对内,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公司,占据了线上支付清算的市场的绝大份额,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互联网支付转接清算机构。而超级网银、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或多或少地涉及转接清算业务。2013年6月28日,在央行废除相关条例以后,银联在法律上已经不再享有转接清算的独占地位。这意味着,联网通用时代对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 与此同时,支付技术的变革也给银联带来了巨大冲击。以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为代表的新兴支付手段层出不穷,在模糊了线上线下支付界限的同时,不可避免触碰到银联线下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 一时间,危机感充斥银联。人们想问的是,“一夜裸泳”之后,银联该怎么办? “银联有勇气面对第二个、第三个转接清算机构的出现”,在2014年3月13日拉卡拉的一次产品发布会上,银联新任总裁时文朝自信喊话。时的底气并非空穴来风,上任之后的几个月,他频繁调研思考,对银联转型的思路亦逐渐清晰。 这位债市江湖的“时老板”,在2013年9月履新银联总裁。其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任上,力促债券市场的注册制发行改革,被媒体誉为推动债市勃兴的肱骨之臣。观察家们指出,时文朝就任银联,暗示金融决策高层希望其复制债市的成功,引领银联走上一条市场化改革的“二次创业”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