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秃鹫”“围猎”阿里 从美国史上最大IPO到被告席

里巴巴的股价在事件发酵期间遭到重挫。1月28日,在媒体披露“白皮书门”事件后,阿里股票跌了4%,收盘报102.94美元,次日,受到四季度财报不及预期的影响,阿里股价暴跌近9%,收盘仅89.81美元。

仅仅两天,阿里巴巴的市值就蒸发300亿美元,如果从股价的高点算起,其跌幅超过25%。

工商总局白皮书“捅娄子”

整起事件的导火索其实是官方的一份网络正品调查报告。

华尔街见闻曾梳理过这场“年度大戏”的前半场。1月23日,工商总局公布《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调查显示,淘宝网的正品率只有37.25%,是所有样本中最低的。

一直以来对“假货”颇为敏感的阿里巴巴做出了强硬的回击。1月27日淘宝网官方微博发表“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文章不仅言辞激烈地炮轰工商总局抽检程序失当,还点名指责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吹黑哨”。

一家企业与官方如此“掐架”着实罕见。1月28日上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将整个事件推向了高潮。

这份白皮书其实是半年前一次内部座谈会的纪要,主要是关于阿里巴巴IPO前工商总局对其进行行政指导的内容。但文件明确提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

监管层关于淘宝假货问题的披露立刻引来了西方媒体的关注,“中国扣留这份报告,直到阿里巴巴IPO后才公开”成为不少媒体的头条。

这份白皮书也成为美国律师眼中的关键证据。

即便后来“阿里巴巴与国家工商总局握手言和”、工商总局出面称这份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依然没能阻止事态扩大。

“工商总局的新说法只是从形式上将‘白皮书’称为了‘会议记录’,但对内容的真实性并未否认,等于进一步确认了相关内容的真实性。”中国律师郝俊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提到。

“行政主管机关提出了五大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应该就属于重大事实。至于这些事实是写在白皮书上还是黑笔记本上并没有实质性区别。”

围攻中概股

阿里巴巴不过是在美上市中概股中遭到集体起诉的最新案例。而高调宣布对阿里进行调查或起诉的上述几家律所更是围攻中概股的常客。

“这些律所的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