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借电商扩展海外市场寻突破

宁个人影响力犹在,太多人对李宁寄予了一种民族情感。李宁无形中代表的是一种国家的形象。

  1997年和1998年,李宁公司销售额已经接近了10亿元。当时,阿迪达斯和耐克这样的巨头,还在中国市场默默地打基础、找感觉;而后崛起的福建运动品牌们,还只是街头巷尾不太上档次的草根产品。

  2000年,时任李宁公司总经理的陈义红提出了“国际化”的目标。在他看来,李宁多年的徘徊,恰恰是因为品牌号召力不够所致,“需要走出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营销专家陆亦琦指出,李宁代表着中国体育一个时期的辉煌,也曾像民族英雄一样被追捧。但目前,李宁的巅峰时刻离消费者太过遥远。李宁作为体坛明星的品牌作用对于消费群体来说微乎其微。所以,即使国际化使其品牌丧失了民族色彩,还是利大于弊。

  李宁缘何迷失国内市场

  今年7月,李宁公司突然发出盈利预警称,根据目前订单价格,2011年整体销售收入将同比下降5%左右。同时,因为加大渠道改革力度及加快存货清理速度,预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率将从去年同期的12.9%下降至6%-7%。该消息一出,其股价随之大跌15.77%,创27个月以来新低。而早在今年5月,原COO郭建新以及一些骨干员工也离开了李宁公司。一时间,内部遭遇发展瓶颈而外部又受到媒体声讨,李宁陷入了一场危机。

  盈利预警报告发布后,作为公司创始人的李宁特意从香港发来了“致员工信”。他在信中强调称:“董事会与管理层在主动变革的目标上达成了共识,并全力支持CEO及管理层为达成变革目标所设定的实施计划。”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李宁的危机与其品牌变革不无关系。2005年,李宁聘请专业机构调查品牌现状。调查结果是,消费人群中35-45岁之间的消费者占了50%。为了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扩大消费人群,去年三季度,李宁将品牌消费人群定位为“90后”。当时有专家就指出,李宁公司的价格定位不适合“90后”。众所周知,李宁产品的价格比耐克、阿迪达斯等外资品牌略低,却高于安踏、特步等国内品牌。独立财经观察人汪志强对此分析说,多数“90后”消费群体并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但又追求新潮高端。他们要么消费不起李宁,要么干脆选择阿迪达斯、耐克等外资品牌。

  另外,成立之初,李宁的定位是一家专业的体育运动服装品牌,然而如今的李宁却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不停地在专业和时尚间摇摆。这从李宁的形象代言人就可以看出奥尼尔、林丹、吴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