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有广阔言论自由空间

交网络和手机短信交流思想,表达意见。对许多人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我们目睹了中国言论自由范围的急速扩大。中国网民的意见成为中国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成为中国民众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官员都十分重视民众在互联网上表达的意见,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注重通过互联网征求民众意见。

  中国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

  中国对互联网依法管理,符合世界通行做法。中国的管理规定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些方面严格一些,有些方面宽松一些,但在管理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并不涉及对一般言论自由的实质侵害。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也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审查其实“非常有限”。

  那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什么要把中国和突尼斯、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单列出来,大张旗鼓地加以攻击?比较一下美国和中国的网络管理,实际上有很多相似的做法,对恐怖主义、暴力、色情、种族主义、歧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等都要进行限制。显然,克林顿国务卿不会因此而责备中国。她之所以高调批评中国的网络管理,主要是因为中国依法限制了那些违反中国宪法、煽动颠覆中国政府、危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信息,影响了那些“为了和平的政治目的利用互联网的人士”。这些人士包括中国国内外的反政府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邪教宣扬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在中国推行所谓的“促进人权和民主”外交的棋子。

  中国的网络管理打破了美国通过互联网渗透中国、用西方价值观影响中国并最终改变中国政治制度的图谋,使得美国在中国挑起“颜色革命”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谷歌威胁退出中国,给美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发泄不满的借口。谷歌事件引出的中美互联网自由争议,表面上看是言论自由问题,实际上更多地反映了中美两国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的差异。

  克林顿国务卿的讲话充满了冷战语言。她把中国等国家的网络管理比作冷战时代分隔东西方的柏林墙,说这些国家在相互联系的网络世界“虚拟的墙代替了有形的墙”。她还模仿丘吉尔1946年富尔顿演说中“铁幕”的说法,夸张地说“一个新的信息幕正降落在世界许多地方”。这些说法完全违背事实。冷战时代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今天中国与世界存在广泛的联系。互联网是中国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