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NGO将走上更加理性、建设性的道路

记者采访时,作为中国大陆一家面向年轻人的NGO组织,CNatur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以下简称CNature)副秘书长杜涓告诉记者,CNature的定位就是面向年轻人,推行时尚、简单、可行的环保举措。对年轻人来说,互联网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媒介。

  2009年下半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心灵阳光工程、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气候组织TCG、1+1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组织,以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等等国际组织和NGO纷纷登陆中国SNS网站人人网,开始了NGO的SNS探索。

  除了SNS网站,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等也是NGO们青睐的选择,绿色和平组织的Twitter和微博就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广受关注。与传统的会议传播、纸媒宣传、校园讲座、手册、海报等等形式相比,互联网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更广范围的传播,而互联网本身的网络效应、志愿精神,又使得NGO的活动更能在各个群体中获得承认和相应。

  而除了在传播方面的帮助,互联网给予NGO的,还体现在透明程度的增加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的捐款数额急速增长。同时,接受捐款的中国红十字总会等机构也接受了网友对善款的监督。——互联网对NGO的财务监督作用让NGO的发展更加向正规、组织性强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中国NGO已经在覆盖面、传播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开始让普通网民以更易接近和参与的渠道深入了解并积极的贡献到NGO活动中。而在未来,随着对互联网利用的深入,NGO这个社会网络,还将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在传播力度、社会责任感的践行方面取得更大进步,在一个高效运行的社会必将大有可为。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