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艰难“变形记”:百货化战略姗姗来迟
务的客户转移成本很低,只需点几下鼠标就可以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培养忠诚的用户并不简单,需要通过客户多次重复购买、建立信任并形成依赖性和忠诚度才可,因而各大电商都会通过品类扩充来增加用户的购买次数。
以业界公认的标准来看,电商平台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几乎是维护一个老客户成本的数倍之多。 去电器化的艰难尝试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企业战略发布会上,国美去掉了原来LOGO“国美电器”当中的“电器”两个字,自此国美“去电器化”的进程便初露端倪。而如今,国美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试水百货战略,比起苏宁实则已晚了整整四年时间。 苏宁电器2009年便提出了营销变革、尝试全品类经营,以苏宁易购和乐购仕作为平台大力拓展非电器品类,在2012年苏宁易购完成对母婴垂直类电商网站红孩子并购后,现今销售品类延伸至百货、图书、母婴、虚拟产品等。 不仅如此,去年7月5日苏宁易购进一步宣布开放平台,大规模引入非家电类供应商,并开出“免年费、免平台使用费、免保证金”的系列优惠招商政策。 遗憾的是,先行者苏宁至今似乎都未能在百货品类上找到窍门。根据苏宁易购方面公布的数据,苏宁易购2012年全年销售额为183.36亿元,未能达到年初200亿元的销售目标。其中百货类别亏损占到相当的比例。 对此,牟贵先解释称,国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分析同行走过的路,“先做并不一定能做好,公司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搭建起消费者生活用品需求购买圈”。 “短期内,国美在线这一线上业务会对国美整体利润带来负面的影响,不过这可能是集团为了扩大销售规模而进行的战略性亏损。”独立电商分析人士陈寿送向记者表示。 国美、苏宁先后“去电器化”的一大直接结果便是将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迎来新对手,以京东、1号店等平台类、垂直类电商最具代表性。 3C类产品起家的京东2010年确定全品类战略之后,首先进入日用百货,然后是图书音像,确立“只要是苏宁、国美、沃尔玛有的东西都要上”的野心,其中京东与1号店先后进入生鲜线上销售的举措便可见一斑。 一直未能有效转移线下优势的国美在线,如何打赢线上百货这场硬仗,如今看来未知系数很大。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B2C网络交易市场份额中天猫份额占比达50.40%,京东商场占比2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