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事件的背后闪现了美国政治需求
这一段时间以来,谷歌,这家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宣称要退出中国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如今谷歌退出事件,甚至都已经演变成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一起外交事件。日前,针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借谷歌事件影射中国干涉互联网自由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表了声明,反对美方的无理指责。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商业行为,为什么会演变成一起外交事件?互联网的自由,到底是怎样的自由,谁的自由?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霍德明共同评论。 谷歌事件升温,国新办外交部回应,我国依法整顿互联网秩序,不容他国无端指责。 张鸿:谷歌事件的背后闪现了美国政治需求 是美国的互联网外交 (《今日观察》评论员) 很多人都很奇怪,为什么一个公司的事变成两个国家的事。让我们看一看事件发展路线图,当谷歌一开始说要退出的时候,希拉里·克林顿就开始支持它,谷歌表示现在恢复了正常的运营,希拉里·克林顿就把前面的这个事件当作了一个案例来指责中国。所以我们回过头去看,也许最初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公司的事。 香港的《新报》就表示,谷歌这一次之所以敢言,是因为它背后有雄厚的支撑,因为谷歌是奥巴马当年竞选的时候第四大支柱商,而且谷歌的行政总裁也是奥巴马的竞选顾问,这就是典型的士卒在先,主帅在后。英国的《卫报》也表示,虽然谷歌挑战中国,但它背后肯定有商业的考量,它其实充当的可能是美国政府的代理人。《华尔街日报》更直接地表示,这意味着互联网政策可能会成为美国今后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这个叫新的克林顿主义,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是一个商业事件,但它背后时不时闪现的其实是美国的政治需求,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美国的互联网外交。 霍德明:希拉里演讲话题转换生硬 谷歌事件早有预谋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件事情从1月13号开始,美国谷歌的副总裁宣布了要退出中国,在媒体纷纷扰扰地询问过程中,在1月18号召集中国谷歌办公室的文员宣布放半年的假,而事情在1月19号峰回路转,谷歌要继续呆在中国,1月21号希拉里在演讲词里,就把谷歌事件又重新再挑出来,在演讲稿的中间有一段特别提到中国,首先是讲中国互联网有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也就是谷歌事件的一个导火线。但是在同样的一段里,希拉里话锋一转,就转到互联网自由来了,是一个非常生硬地转折。 我的建议是,诸位如果对于这件事情是真心的想要探究事实的话,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