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鲜供应链10大痛点梳理
中游:流通环节层级多、损耗大、终端毛利低 由于极度分散的上游生产,又缺乏类似日本较为发达的农协体制,我国以批发市场为主的流通环节发挥的“集散”作用更为凸显。在农批市场主导的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下,分散于各农户的农产品先经过农产品经纪人收购,并在产地批发市场聚集、交易、定价,再经二级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运输分销,最终通过农贸市场、超市等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 在物理上,由于传统流通环节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经过层层环节的储存、运输、装卸,损耗严重;在价格上,农产品本身产品价值较低,叠加各流通层级所承担的物业租金、人工成本、包装物流以及经营所需利润,层层加价,导致产销两地差价较大,且生鲜零售终端毛利低。 下游:体验式消费(农贸市场)仍占据半壁江山 从上游农产品向下游流转的交易数据来看,2016年中国农产品交易活动中73%是经由传统农贸市场进行的,仅22%是由超市主导完成的。从下游生鲜终端渠道数据来看,虽然超市渠道近几年占比稳步提升,由2012年36.69%上升至2016年的38.02%,但传统渠道(农贸市场、路边摊)市场份额仍占据生鲜渠道的半壁江山,2016年渠道占比仍高于50%。 电商份额虽占比较小,但上升速度较快,由2012年的0.55%上升至2016年的2.12%。 二、县域生鲜供应链发展优势 (一)首先是政策利好 我们看到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包括我们的部委对于农产品扶持的政策非常多;另外,经济发展,包括我们现在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包括地标特色农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 还有一点,科技的进步,我们看到现在包括刚才讲的村村乐,包括淘宝、京东,很多的企业都一直在各地培养跟电子商务下乡的品牌。 另外,我们也能看到,新型的消费经济体正在产生,同时新型的售卖者也在产生,因为很多的80后、90后都已经开始到进入到农村,进入到农产品这样的活动当中;另外,产业基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 中国目前已经具有地标性的产品有5000多件,地标产值超过万亿,另外我们也能看到地标的农产品在真正涉农比例占比非常高。 目前的地标农产品,其实是政府加上当地的企业,加上当地自然口碑形成的品牌,因为它是天然带有自然属性的,它的溢价价值也会高于普通的农产品,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产业基础目前也逐步的具备。 同时,政策指向,2016年,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做了电子商务服务规范的几个政策,包括现在我们看到,给各个县域基本上政策扶持资金有1500万到2000万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