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运营难题:规划无序并遭电商冲击
冰激凌店营业员李虹(化名)百无聊赖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李虹所在的这家店,位于海淀区东三环双安商场的五层。从电梯出来的顾客基本上都要经过李虹所在的冰激凌店,但她的营业业绩并不好。 李虹告诉记者,她每月工资构成是基本工资2500元加上月营业额2%的提成,但算上每月提成,李虹月薪仅能保持在3000元左右。也就是说,这家来自意大利品牌的冰激凌外卖咖啡的小店,月营业额仅在两三万元。这家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月租金为8000元,3个工作人员的人工成本约为一万元左右。算下来,小店基本属于亏本状态。 尽管如此,李虹已经很满足。他们同品牌的连锁店在大钟寺的尚客商场也有一家。“听同事说,那家店的营业额更少。” 在规划无序和电商的冲击下,如何突破购物中心的运营难题? 12月12日,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上,电商行业的代表马云[微博]与商业地产大佬王健林同台领奖。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玩笑般设下一个赌局称,十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马云还王健林一个亿。 尽管王健林坚定地认为,电商再厉害也取代不了洗脚、掏耳朵这些服务业务,但对于如火如荼转型商业地产的购物中心巨头们而言,难道他们的未来就在洗脚、掏耳朵上吗? 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购物中心增长非常快,但竞争高度同质化,相当多的购物中心甚至不能如期开业。比如,某区说要打造一个中央购物区,概念已经喊出两三年了,但最终主题店都没法开业。” 12月24日,重新定位调整后的悠唐广场正式亮相。其间,中粮置业与兆泰置地合作的团队共用了5个月,招商过程历尽艰辛。 悠唐购物中心总经理罗松坦言,悠唐在调整之初遇到的挑战很大。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放水养鱼”,就是先做人气再做生意。“一般来说,成功的招商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收益,也就是租金收入是不是能够最大化,二是项目的品质,主要是商户的质量;三是项目的完成时间。但这三个指标现实中是有冲突的,往往只能取其一。” 在定位为“都市白领”后,悠唐决定将大商铺切割成小商铺,增加商铺个数,提高丰富度和可逛度。其中,零售店铺个数占比增至56.28%,餐饮占比提升至25%,餐饮品牌总数增加8个,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餐饮品牌。 罗松回忆说,“开始洽谈鹿港小镇时,他们对购物中心整体和周边情况都比较满意,悠唐都市白领的定位,与其目标人群也比较匹配。但谈判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波折和博弈,最终双方在租金方面做了让步,通过鹿港开业之后的销售表现,再对租金收益进行补充,从而才保证12月24日如期开业。” 据介绍,悠唐重新定位后,共与300家品牌沟通,确定80个品牌入驻,50天进场装修,最终才实现圣诞节开业率90%以上。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称,房地产比较强调开发和投资,但购物中心则在于运营。只有将运营环节打通,回归到购物中心的使用价值上,以需求为导向,让零售商最终受益,才能让房地产的开发价值、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体现。 中国是全球购物中心在建量最大的经济体。阳光新业执行副总裁杨宁表示,随着数量庞大的购物中心的建成,5年内,除了电商等外在的挑战,它们自身也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激烈的竞争,相当一批盲目建设的商业将被重组或出局。运营决定购物中心最后的成败。只有那些定位准确、符合消费趋势的业态,才能最终赢得市场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