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双11”,电商上演超限战

阿里巴巴外,俨然无人再将“双11”视作淘宝专属,而是中国消费市场最大规模的电商群体“打折”竞赛。

“从5年前,‘双11’单日销售只有5000万元,到去年震惊全球的191亿元。这场由互联网渠道裹挟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让中国任何经济实体都不能忽视。”河南厚朴商业咨询管理公司创始人高尔博认为,这更是众电商平台争相截流“双11”的根源。削弱了淘宝系,才意味着他们能见到“上位”机会。同时,也是向供应商群体展示竞争实力,招揽更多商家“入伙”分食市场红利。

由“双11”窗口,可以观察中国电商行业竞争效率与状态。

从价格竞争到供应商资源博弈,从节令促销到造节运动,从群狼乱舞到“四强崛起”,从单品类商品到全消费品覆盖……激荡的竞争浪花穿梭在5年“双11”周期,淋漓尽致。

在模仿者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下,淘宝系如何守住自己的“双11”,无疑是一场大考。

从被外界捕捉到的淘宝系筹备动作看,基于“大数据”分析应用筹划的“O2O消费模式体验”,或将成为淘宝系引领行业的最大亮点。比如,为一把抓住眼球,天猫给每个消费者打造出个性化主页,让以往流量信息和已抢到的优惠融合,猜你喜欢;比如,为让物流环节不再受诟病,淘宝系会通过数据后台,指导商家实现最快的物流配送效率;还如,为了提升网购信任度,淘宝系将牵手线下实体商,让全国3万家门店的货能在网上买到,实现商务电子化。

不难看出,淘宝系正在通过“双11”这个舞台,向外诠释它为电商行业新一轮技术化创新与商业模式再造所具备的引领能力。

背后较量|物流与金融服务PK,是“双11”两大核心转轴

“商品价格、促销资源”PK,只是“双11”参战电商的“面子活儿”,但在台下,“物流飞刀、金融利剑”相互穿刺,才是最震撼的对手戏。

2013年的“双11”,消费者依旧在期待各电商之间“板砖”横飞,畅销商品价格放血,但各电商平台的利益诉求却是另一个频道:检验平台竞争对抗素质全貌。

物流效率,已被各大电商锁定为关键性竞争“杠杆”,更是今年“双11”素质战的重要砝码。

这是因为,电商平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消费群数量与供应商资源的竞争。当商品资源同质化越发严重,电商平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