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发布IM工具咚咚 社交基因加速电商移动化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随着3G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不断向移动用户转移。消费者愈发注重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用手机、平板电脑购物渐成风尚。移动市场也因此飞速膨胀。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在微信推出微信支付、阿里联手新浪微博后,京东也不甘示弱,推出了自己的移动IM,希望以此摆脱对微信等通讯工具的依赖并完善自己在移动领域的布局。未来,谁能在移动领域胜出,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巨头布局移动电商平台

近日,京东正式对外发布了针对个人用户的免费IM工具——京东咚咚。据悉,京东咚咚主要是用于个人用户之间的沟通,但它同时也具有客服咨询的功能。此前,京东就已推出了京东咚咚的PC端测试版,而此次又推出了移动端IM。可以说,京东咚咚弥补了京东在即时通讯工具领域的空缺,将成为京东及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成为京东在IM领域的重要布局。

有网友指出京东咚咚像阿里旺旺和腾讯QQ的结合版。咚咚外观类似腾讯QQ,而功能方面却类似阿里旺旺。咚咚除了一般的社交功能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咚咚查看店铺及商品信息,还可以将中意的商品拉入购物车。无论怎样,京东咚咚是电商领域的又一个重要的IM工具,也将成为京东增强用户黏性及摆脱腾讯QQ等通讯软件的一个重要工具。

除京东外,苏宁、阿里及易迅等也纷纷布局移动IM市场。苏宁联手易信,阿里整合来往,易迅携手微信,这三家电商巨头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据相关人士透露,“双十一”期间,苏宁优惠券在易信上的领取量就超过100万张,苏宁易购公众平台的粉丝也新增19万,苏宁线上线下的成功交易达到1万次起。在苏宁的影响下,淘宝、京东、易迅纷纷积极参与“双十二”购物狂欢节。可以看出,电商移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移动IM+电商组合已是电商布局移动市场的一项重要策略。

移动电商呈快速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用户正爆发式增长。中国移动购物市场的飞涨主要得益于高速增长的移动端用户量。近几年,随着3G的推广及智能终端的普及,消费者愈发注重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用手机、平板电脑购物渐成风尚。12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4G牌照,这无疑将大大刺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众所周知,4G时代实际上是流量时代。随着4G入手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及4G资费套餐等的进一步完善,消费者将以火箭式的速度向移动用户转化。此时,移动购物的用户基数在迅速扩大,面对这一巨大潜力市场,各电商必将不断完善移动端布局,移动市场交易规模必将延续或超越3G时代大幅度增长的态势。

根据易观国际的报告,今年二季度,中国移动IM市场累计账户14.8亿,同比增长97.6%,发展势头强劲。而第三季度,根据艾瑞发布的数据,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433.4亿元,同比增长141.9%,环比增长15.5%,高于同期网购市场的整体增速。另外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移动IM活跃账户规模达到8.3亿。

虽然移动市场规模发展势头迅猛,但移动端电商仍然刚刚起步。去年,腾讯凭借微信支付为自己进入移动电商开辟了一条道路,阿里巴巴则通过新浪微博、来往等在移动端多领域抢位。不过,在2013年的“双十一”及“双十二”狂欢节中,移动IM+电商组合已经表明电商正在加快由传统PC端转至移动端转移的脚步。

易观智库表示,移动IM的社交平台属性增强,已经开始基于社交元素向生活服务功能、移动支付、互联娱乐等领域蔓延,细分领域差异化趋势明显。移动IM的社交基因为电商移动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社交基因助力电商提升用户粘性

移动IM具有方便、快捷、省心的特点。即时聊天工具不仅是一种社交工具,还是客服工具,不仅能节省费用,还可以方便买家与商家进行更加及时、快捷、直观的沟通,有效缓解呼叫中心压力,降低用户信息被忽略或误删的几率,增强用户黏性。凭借较高的用户黏性、完整的用户链,移动IM工具的这些特点无疑为电商移动化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另外,移动IM具有可定制性强的特点。即时通讯产品首先要符合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业务应用特点,然后可以进行包括皮肤、功能等方面的特色定制。定制化的即时通讯IM能够助力精准营销,也能满足特定用户尤其是会员的需求,减少客户与商家直接的矛盾与误会。易观分析师认为,未来,可以通过创意功能及内容的不断完善使电商在移动IM市场纵向或横向细分领域获得发展机会。在垂直细分领域市场,需避免功能同质化,需从用户体验出发,明确产品定位,开发创新个性差异化产品;在横向细分领域,结合市场,根据用户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开发产品,如此方能在移动IM市场中立足并发展。可见,定制化的移动IM对电商在移动领域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随着PC用户不断向移动用户转移,移动市场飞速膨胀,阿里、网易及京东等纷纷涉足移动IM领域。移动IM不仅是个人用户之间的社交聊天工具,还有助于商家和客户之间的社交往来,有助于电商加强用户黏性,锁住用户,提高用户忠实度。移动的社交基因催化着电商向移动领域转移。未来,若电商能推出创新的差异化产品,才有可能复制PC领域的辉煌。(来源:《通信信息报》)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