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这个拥挤的赛场上,巨头忙着出海,二线品牌无奈下沉,更弱的入局者似乎暂时找到一条新路,但下半场说来就来,无论是谁,都有自己需要跨越的障碍,等待它们的会是什么?
相比共享界的“前辈”专车,共享单车的下半场似乎来得更早。
10月7日,据彭博社报道称,摩拜与ofo投资人正通过谈判推动二者合并,以结束烧钱的竞争。据称合并后估值可能会超过40亿美元。
虽然这一消息很快就遭到两家公司否认,但ofo天使投资人朱啸虎此前曾公开表态:“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焦灼可见一斑。
实际上,在巨头合并传言背后,共享单车各个梯队的成员们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一线城市“禁投令”下,摩拜、ofo需要想方设法消化庞大的产能储备;二线阵营小蓝、小鸣、酷骑等则先后遭遇押金挤兑的信任危机;至于那些还在前仆后继的新进者们,虽然不约而同采用加盟制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但需要赶在政府准入大门关闭前证明自己的实力。
产能、押金、监管,驮着“三座大山”的共享单车们已然骑虎难下,“刹不住车”的一路狂奔。它们的未来在哪里?
巨大产能如何消化?
“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自今年8月上市以来受到资本市场热烈追捧,短短一个月股价翻了3倍,上海凤凰、中路股份、信隆健康等自行车概念股2017年上半年财报也全线飘红。
上海凤凰今年上半年营收7.98亿,涨幅达1.79倍,300万台单车的总产量中有43%来自ofo。今年5月,上海凤凰公告表示将与ofo合作生产500万台带有“凤凰”标识的单车,预计带来4000万的收益,接近去年全年5289万元的收益。
但共享单车这一剂猛药的“副作用”正在显现。
根据自行车零部件巨头信隆健康的财报,去年12月获得摩拜订单,今年一季度净利大跌73%至173万元,其购买原材料预付款增至5155万元。对于亏损,其财报解释: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另一方面是共享单车导致国内的内销订单大幅减少,而共享单车的出货量则尚未呈现收益。
上海凤凰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是行业“去库存年”,其与中路股份去年分别减少库存16.91%及96%,但从上半年看,上海凤凰4873万元的原材料库存是去年的2.04倍,巨额储备会在下半年转化为“共享单车”。
同样地,富士康、富士达分别与摩拜、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