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创业进入资本寒冬 小而美成最后的机会?
土化上有着更多考量,比如要照顾中国代理商的感受;海外零售集团需要考虑中国实体零售公司的利益。中国商家过去只需要考虑平衡线上与线下渠道就可以了。
4、信息,这个变化是很大的,海外商品介绍、说明书这些信息需要汉化,品牌营销需要汉化,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需要汉化,文字不畅、文化不同,是跨境电商新的挑战; 5、营收,传统电商主要有两种变现模式,阿里为代表的广告模式,再加互联网金融等衍伸业务;京东为代表的自营B2C主要是靠赚差价实现营收;还有一些平台是走佣金模式,这些营收模式,到了跨境电商上,都遇到了挑战。 这些不同,让跨境电商本身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大家都在不断摸索。用中国电商市场的成熟经验去权衡跨境电商不同模式的利弊,恐怕是不行的。这是许多跨境电商平台死掉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现在巨头们都按照惯性去选择商业模式,天猫国际依然选择M2C模式,京东全球购依然选择的是自营+平台模式,唯品国际依然主打特卖,都是惯性。对于创业者来说,哪种模式更有机会脱颖而出呢? 小而美的市场,成跨境电商创业的最后一个机会 避开巨头们厮杀激烈的正面战场才能生存再发展,是互联网创业的潜规则。如果现在要去做自营模式的B2C,或者平台模式的M2C,几乎是没有任何胜算的,别说阿里京东,恐怕连网易考拉都打不过,尤其是自营模式的电商,不论是跨境还是本土,都是烧钱的游戏,看看京东熬了这么多年没盈利就知道这个模式是多么不适合创业者,税改落地之后还需要补贴用户,成本更高。所以,跨境电商创业者想要主打自营、直采的基本没戏,做特卖的风险也很大。 C2C模式看上去是最不烧钱的,非常轻量级的模式,平台不只是不需要负责仓储物流,就连商家整合这个步骤都减去了,直接让买手上来选品、推介、咨询、代购和服务,深得共享经济精髓。然而跟所有共享经济模式一样,C2C模式缺乏对买手的管理能力,在商品品质、物流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得不到保障,体验不可能有自营完善。跨境电商对体验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电商,因为每个环节出问题几率更大,并且出问题了解决成本更高,一旦体验不好,用户就会流失,所以C2C跨境难做大。 对创业者来说,跨境电商还有什么机会呢?需要去避开巨头做的事情,甚至让自己做的事情能帮到巨头;能避免C2C模式在体验上的各种缺陷;还能避免大量的资金投入,不论是采购大量SKU库存还是疯狂的价格补贴烧钱大战,都不能碰。这样来看,就没有几个跨境电商项目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