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关于传统零售业转型的8个观点
2013-2014年的中国零售业,无疑是曲折中变革的一年,一面是实体零售关店频现,另一面是O2O不绝于耳。与此同时,由于对互联网理解程度的不同,业界也充斥着缤纷复杂的信息:有悲观迷惘,有憧憬和期待,更多的是纠结和反复。那么,未来5-10年,中国零售业将何去何从?实体零售如何拥抱互联网?这些都是业界非常关心的话题。基于阿里研究院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提出以下一些观点与业界朋友商榷。 1、总体上,关于实体零售业下滑或是假命题 中国商业场所营业面积,总体呈现扩张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除2012年略有下降外,我国商业用房面积保持正增长态势。2011年-2014年,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2.6%、-1.4%、9.1%、 7.2%。特别是2014年,在住宅、办公楼销售面积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商业营业用房逆势增长。从销售额看,社零总额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部分实体商业下滑主要来自消费者转移和自身模式缺陷 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大数据为 消费者日益赋能的情况下,中国商业的主导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真正进入到消费者主权时代,传统的以商家为中心,依靠地理位置垄断商业的时代已经过去。新一代 的数字消费者不仅仅大量线上迁移,而且是被新技术高度“赋能”,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发展了根本性转变:由“孤陋寡闻”变为“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 为“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参与”。 其次,自身商业模式的缺陷导致进销存积压多重瓶颈。中国百货业普遍采用的“联营扣 点”方式,不经营商品,也不直接服务顾客,基本丧失了零售业的基本功能。同时作为商业地产商,为品牌商提供的商业服务工具单一,局限于收银和物业管理;连 锁超市的“前台毛利+后台毛利”盈利模式畸形,难以形成供应链和谐发展的局面。 第三,一线城市商业地产过剩也是重要原因。根据调查机构仲量联行的数据,2012 年底中国已开业的购物中心有3100家左右,2015年将达到4000家,2025年达到10000家。我国目前有320多个地级市,有2860多个县 级,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地级市的购物中心在10多年后将达到30多家,换算到县,每个县也将在4家以上——这还不包括其他商业业态。购物中心本身是一种新 模式,但商业地产过剩加上同质化,将导致转型困难重重。 3、实体零售业真正的问题是结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