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奋斗了四年的小米团队,还有余勇可贾吗?
小众概念的产业化瓶颈 雷军在差不多两年之内投资了51家公司,前后发布了几十款智能家居产品,据说截至今年6月的总出货量在1000万左右,APP的装机量也有1500万左右。但小米智能家居负责人高自光也承认,这些设备的联网率不到10%,所谓的智能属性已经被用户自行剥离。即便按小米所说1000万出货量计算,对占据全球85.3%市场份额、2014年出货量达到5.21亿台的中国大家电而言也是九牛一毛,更别说动辄数十亿的小家电了。 智能设备仍是一个尝鲜者和发烧友喜欢的概念,而不是消费级的产品。以小米颇为看好的智能路由器为例,截至2015年Q2,包括小米在内各家公司的累计出 货量不到430万台,而2013年TP-Link一家的无线设备出货量就有1.5亿台。雷军对智能电视深具信心,但并没有令人信服的技术支撑,小米官微自 曝今年5月的电视出货量是21582台,在中国平板电视全年预计5520万台的总出货量中太没存在感,难怪海信为此和小米撕得死去活来。 当然如果用户看到智能电视或智能路由器出货量这种刻意隐晦前置定语的报告,还是很容易为小米的胜利而欢呼,但这是公关而非产品的力量。 爆款策略无法跨业移植 小米一向拿手的极致单品策略在传统行业很难复制,智能手机只是个特例。当年,老霸主诺基亚突然坍塌,昂贵的苹果又高高在上。 复制这种成功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扮演价格屠夫,这也是米粉面对攻击时常会祭出的大招:小米把智能机动辄四五千元的价格拉回了合理区间,这种善举当然多多益善。 另一个必杀技是性价比,小米电视2S强调了色彩、音响等优势,发布会还准备了试机间,似乎对完爆家电巨头成竹在胸。现场很多人给索尼打了高分,但这都是浮云,雷军提供的诱惑是,你能用三分之一的价格得到一台“接近”索尼的电视。 这个前景对于买得起索尼的人毫无吸引力,所以雷军喊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这种口号,他想在那些刚刚构建的温馨小窝里寻找一席之地,但那里通常只有显示器和投影仪的位置,而真正为电视准备了空间的家庭,掌握决策权的人并不是米粉。 变味儿的“洋务运动” 小米手机的阶段性成功盖棺论定了,还有《参与感》这样的口袋读本做理论背书,但雷军把手机模式复刻到其他领域并不容易,小米的扁平化管理虽然支持稀释团队扩张产品线,而不知疲倦奋斗了四年之久的团队还有余勇可贾吗? 小米前期的成功有赖黎万强的MIUI和营销驱动,雷军则学乔布斯当挑刺大师,这套阵容维持到2014年12月,直至疲惫的黎万强被形容成掏空的驱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