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9年亚马逊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在过去市场是生产的终点,而现在,市场则是生产的起点。就好比1957年通用电气的约翰麦基特里提出市场营销概念哲学,第一次明确提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由从前的以产品为出发点、以销售为手段、以增加销售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传统经营观,向以消费者为出发点、以市场营销组合为手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市场营销观转变。

这也是我们在最近一两个月一直都在跟一个资深的产品经理探讨的问题,研究产品的用户画像,从而进一步为用户创造价值。在市场选择过程中对市场进行分割,并选择其中一个细分的市场进行切入,如此以来才能实现产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

我们一直讨论的品牌其实就是在细分的市场上进行情感的传递,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理性需求和感性需求两个层面,理性层面讲究的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能够满足用户使用的需求,而另一层需求则源于情感,特定的人群通常拥有特定的生活方式,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则需要从这个维度出发,从而确定使用者的基调和品牌形象。而难点在于人群的分析与用户心理的把控,还有始终如一的品牌传递。

4. 竞争时代

当市场经营活动进入用户阶段,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市场的需求相对已经饱和,同时外部的竞争已经恶化,而在这一个阶段活下来或许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于是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定位和竞争的策略会显得格外重要。

定位在本质上是通过品类管理消费者认知,严格上不算竞争的策略,而营销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三点:

1)总成本领先,就算产品一模一样,但是价格有优势则我可以战胜竞争对手;

2)差异化,如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那么则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或者增值服务来创造差异,从而实现盈利。

3)聚焦,在一个特定的细分领域进行精耕细作,以达到成本领先优势以及对用户的了解从而实现差异化。

成本领先也是一种差异化,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竞争的本质就是差异化,而一家企业只有两种战略:要么成本领先,要么高价值。

由此可以得出任何市场经营活动都存在这一个规律:生产产品,寻找消费者,防备并打败竞争对手,并且产品,消费者,竞争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

上周末去见供应商,一直都在聊用户的需求,工厂的老板对用户的理解颇有深度,而他也跟我讲过了他们的几次重要的转型,同时跟我感慨有些时候我们并不是败给了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时代。当柯达战胜其他所有胶片公司时,却发现消费者已经不用胶片相机了;当诺基亚在手机业的领导地位不可撼动时,手机业务却沦陷了。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