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9月1日出台新规 第三方支付企业“大限将至”?
9月1日,央行日前公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必须“持证上岗”。在2011年9月1日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取得的,将淘汰出局。有专家指出,第三方支付企业或“大限将至”。 行业亟待规范 一位从事第三方支付领域研究的专家指出,第三方支付目前的支付方法是在不同商业银行各开一个或多个备付金账户,这样可以方便地接受或向不同银行的客户账户转入/转出资金,由于不经过人民银行的跨行支付清算系统,这种支付既快捷又方便,还节约了成本。而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且在该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这无疑将封堵支付服务机构的上述便利之路。而央行即将推出的“二代网银系统”,有业内人士担心,央行此举是要“进入第三方支付行业”,从而形成垄断。 对于“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规定,上述专家指出,传统商业银行吸收了客户的存款,目的是将其放贷获取利润,因为贷款必然有风险,才要求银行有一定比例的资本来应付贷款损失。而支付机构收取管理的备付资金,放在专门的存管备付账户中,只用于支付,又何来与贷款机构一样的风险? 对于上述专家的观点,也有第三方支付企业相关人士表达不同看法,认为管理办法更多是为了约束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行为,防范风险,而并非带有歧视性,只有现在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下去,整个行业才能发展得好。 业内一家中等规模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央行发布管理办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关键是力度问题,这要看未来的细则。“这个市场容不下这么多企业,行业现在也确实很乱,需要管管。”他告诉记者,关于下一步的考虑,在密切关注着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大企业的动向。 反洗钱是重点 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信用卡套现,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反洗钱专家指出,今后不管第三方支付行业如何发展,反洗钱这个要求是很明确的。反洗钱,也是为了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 按照规定,支付机构应当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支付机构明知或应知客户利用其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停止为其办理支付业务。 “就是因为不实名,才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实名是一个基本要求,匿名带来的风险会非常大。”该专家说。 对此,第三方支付企业反应强烈,大多认为核实身份会影响电子商务的便利性,增加成本,且认为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可能会更大。 上述反洗钱专家指出:“企业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需要有一个慢慢认识的过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钱在哪里?比如储值卡,美国的恐怖分子就会通过这个渠道来洗钱。因此,风险是很难预测的。不知道你的客户是谁,就无法开展反洗钱工作。” 该专家还指出,“为什么突然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严格管理,储值卡是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