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捅了马蜂窝 为什么“受害者”反而沉默了?
(网经社讯)点评造假、游记注水,马蜂窝事件持续发酵了一周,仍未划上句号。双方依然在比例问题上纠缠不休。一方称点评数量仅占整体数据量的2.91%,另一方称马蜂窝偷换概念,2100万条点评中1800万条作假,错就是错。谁是谁非已有太多评判,双方也已进入法律程序等待裁决。但换个角度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被充分讨论?这是一个孤立事件吗?旅游行业是否存在类似问题?UGC的内容生产机制是否应该被重新审视?
缺位的被抄袭方
这不是今年互联网圈的第一次内容抄袭事件。今年7月,大众点评被指抄袭小红书,以大众点评向小红书道歉告一段落。两次事件对比,我们发现有一些不同:点评和小红书是抄袭和被抄袭方,而在马蜂窝抄袭事件中,由公众号小声比比和第三方数据公司乎睿数据爆料,被抄袭方却并未发声。36氪就此事询问点评,未得到点评方面的回应。为什么在此次事件中,被抄袭方是缺位的?大胆推测一下,因为这既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几家旅游电商互相搬运抄袭信息、以爬虫技术获取数据是行业问题,大家都心照不宣。“谁是原创”变成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50%的原创加上50%的搬运,或者比例变动一下,很难讲谁抄袭了谁。如果由第三方将同一个内容在各大平台发布,这个时候又该如何判定谁在抄袭。36氪找到几家在淘宝上专门从事刷点评、制作游记的商家聊了聊。一家名为“彼邻”的淘宝店铺在2011年开店,店主王波(化名)称,自己算是在淘宝最早从事这一行的店家之一。彼邻主要向商家提供点评和游记两项业务。刷点评每条6元,游记则更加细分,代写一篇4000字左右、配图100张的游记需要450元,提到商家名称需要加收60元(默认单发马蜂窝平台),每增加一个发布平台(携程、去哪儿、途牛、穷游等)另外加收50元,推到置顶位置则需要每月再额外支付1200元。另一家名为“惠达”的淘宝店,曾在两天内将携程一家酒店的评分从4.0升至4.4,店铺客服称,旗下写手皆为实名认证,根据酒店详细介绍和原有顾客评论自由发挥,打5分好评。明码标价的游记,基本上也是“伪原创”,文字从其它在线旅游平台抄袭搬运,图片则完全复制。原本就来自于各大平台的内容图片,经过新一轮的组合拼凑,又重新回到了各大平台上——这显然不是健康良性的内容生产方式。
平台应有监管责任。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王波表示,马蜂窝进行整改,其业务基本不受影响。“若在审核期间没被发现,接下来就不会查了。被发现大不了封号而已,就用别的账号再发。”
UGC早该迭代
|
|
扫一扫微信 更多精彩等着你
XpShop行业电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