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互联网如何助力中国制造打赢翻身仗?

重构制造业。这种变化带来的改变就是,制造业不再是纯粹的生产企业,而是消费导向的企业。 “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殊途同归,目前阶段做的其实都是一件事——搭建制造业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化建设。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工厂绝大部分的信息化程度还处于2.0的阶段,土地和人力的优势不再,限制了工厂的信息化改进速度。民营企业的生存年限平均3-5年。无信息,不数据;无数据,何智能? 以佰万仓工业电商平台的实践为例,无论是自营还是联营,交易表面上都是平台的核心业务。但其背后积累的数据才是最大的价值,其产品也不局限于网站和APP。系统才是核心,可以打通上下游,实现端到端连接的同时,积累交易数据,通过下游数据分析影响上游供应,再借由不断优化的供应体系,实现生产制造的提效降本。 对于平台上游供应商,交易数据体现市场动向,为产品开发方向提供线索,平台销售数据反映市场需求及产品质量,为技术升级提供参考。 对于终端工厂的生产,“系统+交易”的模式将大大节省人力和生产成本,以MRO(非生产原料相关的所有工场物料)采购为例,系统的植入将为采购节省70%的时间和大量的管理成本,可用于更重要的技术性采购,交易的供应链优化也将很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企业有更大的空间做研发生产。这就是带有系统和数据属性的电商平台可以为工业制造提供的价值。 品牌塑造,平台效应下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其实从未走过弯路,即使是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在最初时期也是靠仿制打入国际市场,英国议会曾明确商标法条款以此区隔德、英产品的优劣之别,“Made in Germany”被载入法律新词中,象征着廉价、低质。经过这么多年的贸易战,中国制造并不缺乏“隐形冠军”,且不说发达国家都惧怕的中国军工早已布局军转民制造业,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培养的OEM代工厂也早已坐不住了。纷纷转型ODM(自有设计),甚至OBM(自有品牌)。然而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形成品牌规模。在全球500个主要工业品里,中国占了221个,但其中百强产品中,中国只有2个。想要打品牌,单是国际上纷繁复杂的商标注册和冗杂的渠道拓展就足以拖垮一家公司。那么跨境电商平台是如何解决品牌传播和市场渠道问题的呢? 我国的跨境电商分为三类:平台类、系统类、供应链整合类 平台类跨境电商非阿里巴巴速卖通莫属。起步早,行业布局全面。为制造企业提供了非常高效的销售渠道。只不过想要从海量数据中脱颖而出,企业的互联网运营能力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这也将很大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