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小米到京东 如何突破格局束缚成了当务之急
2018年的国内互联网科技圈经历了高光和低潮,见证了60多家互联网企业排队上市,也目睹了金立、OFO的死亡退场。如何突破格局束缚成了当务之急,这次他们都选择了从内部调整开始。 2018年的国内互联网科技圈经历了高光和低潮,见证了60多家互联网企业排队上市,也目睹了金立、OFO的死亡退场。 在农历新年还未结束的2019,一批在2018过得不好或不想过得太好的企业就开始动了起来,如何突破格局束缚成了当务之急,这次他们都选择了从内部调整开始。 小米:从不用KPI到开始打卡签到 雷军,雷布斯曾说过“KPI是在传统工业时代的管理上的创新和成(002001)就,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一度号称最扁平化管理的小米公司最终还是拗不过上市后公司管理及业务增长需求。 在2月17日,有消息指出小米已经开始全面推进层级化落地,内部头衔大体分为专员-经理-总监和副总裁及以上,层级共设10级,从13级到22级。 紧接着2月18日,小米集团下发《手机部与平台部组织调整及任命通知》,公布了为手机部新成立参谋部、显示触控部等部门,同时还有一系列的部门整合及人事调动。这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小米的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不同于前两次的结构调整,这次小米的手机部门成了主角。 小米对于内部结构的调整还算是正按照他们的预想在稳步推进,雷军与1月的小米年会上曾说“当前小米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其中之一便是“小米的高速发展需求与现有组织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小米的这种主动求变是对于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一种保护机制,面对手机市场的寒冬,小米正在主动走出“舒适圈”。 小 米的求变也不仅仅只是在内部的组织结构上,在产品端小米的“求变”同样在进行,市场对于小米长久以来都存在一种固化思想,就是“高性价比”产品,在存在 “高性价比”这一特质时,同时也注定小米的价格区间已经被消费者“划死”,在外界看来“高性价比”这一词缀本是小米发家的功臣,现在反而成为小米向高端市 场进军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