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电商的三种模式
的微信公众号。严格意义上这类不算电商,它们做的只是导流作用。
(2)社区+价格 理性的购物决策也使得男性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于是一部分电商在原有男性用户互动社区的基础上,利用集单、团购等方式压低商品价格,达到高性价比吸引男性用户的效果。 (3)私人定制/订阅 针对男性消费者不愿去线下商店试衣的特点,还有一部分电商推出了个性化服务,通过收集用户穿衣习惯、穿衣风格喜好、尺码等,甚至上门量体裁衣,进行个性化推荐,给予私人定制;或者寄送一定匹配要求的服装,将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退货。 总体而言,男性电商将原本分散的商品重新组织在一起,期望提高交易效率。然而,似乎除了内容生产的导购有些亮点,其他功能在综合电商也能实现,于是现在问题来了—— 解决完“直男审美”的尴尬问题,男性电商能否完成“提高交易效率”的神圣使命? 追求效率就能提高效率? 前文也提到,针对男性消费习惯,男性电商在提高效率上做了文章,然而实际却未必能达到效果。 先看私人订制、订阅模式,针对单一男性用户似乎确实提高了效率,省去了去线下店试衣的时间,从电商本身看未必如此。模式发展初期用户少,电商可以应付这些人工私人订制服务,但若到了未来流量增大,数据程序推荐不精确且不仅仅存在于男性电商,而人工服务这一低效率模式恐怕难以支撑起大规模的流量。我个人体验中,寄送试穿模式里,寄送时服装风格、尺码难免会有偏差,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还有个问题则与品牌有关。目前主流男性电商做的都是平台,而不涉及具体服装品牌,而男性在消费时复购率高,品牌认同度高,这会让男性淡化对平台品牌的忠诚度:我只要买这个牌子的衣服,哪个电商无所谓。 那么,电商是不是应该去做自营品牌的服装呢?然而,做自营品牌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短期内很难成就一个品牌,而且需要电商再去组织自己的供应链形成服装生产流水线,一个本来很轻的电商突然就变成了庞然大物,效率堪忧。这个问题也值得男性电商思考。 男性消费市场仍待开发 总体而言,我对男性电商还是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电商本质上没有所谓男性和女性之分,女性是服装消费主力,所以就有了众多的女性电商,而男性是否成立,正如前文所述,还有待观察。 客观条件来看,中国男性消费市场并没有足够大的人数基础支撑,男性消费习惯还有待引导和培养。缺少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