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进化论:社会化的三次迭代

过创作网络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塑造了一个幽默有趣、有料、有种的个人形象。不仅内容形式多样,传播渠道也多平台覆盖。例如,其视频在优酷首发以来,平均以100万的播放量连载,个人微博也从早期的12万粉丝到现在的76万粉丝,同时微信公众账号开通运营以来,如今已达近350万粉丝…..诚然,罗振宇强大的粉丝基数,反应的正是社会化2.0时代社会化媒体的蜕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营销也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

首先,企业主开始学会在社交媒体建立自己的官方渠道,陆续入驻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

其次,传统的“导流”思维开始摒弃。企业主开始把官微当做社交媒体发言阵地,开始学会利用其发挥公关价值,或者品牌塑造。

最后,在内容输出方式上,也不再是以前简单粗暴的呈现方式,而是开始学会软性的内容植入,或者是赋予品牌人格化。卖萌,是这个时期大部分官微都学会的一项技能。

因为企业主开始变聪明了,渠道资源越来越透明,社会化营销公司也开始很难靠资源生存。于是,整个生态给社会化营销从业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创意!所以,大部分社会化营销公司开始提供社会化传播解决方案,视野也不再局限于微博,开始向微信延伸。无论是企业蓝V还是草根,运营则讲究创意和互动、活动,没有人偷懒用皮皮时光机,甚至连小编开始学会卖萌。

至此,社会化营销新的形态逐渐稳定和形成。

社会化3.0:跨界与逻辑

进入2014年,社会化营销业态基本趋于稳定。

这个时期,新浪微博已经趋于成熟,草根号基本没有生存余地,KOL经过几轮洗牌也大浪淘沙,企业蓝V做的比较好的也就那几家。但是,新浪微博作为其媒体属性的本质不会变,它崛起了另一个活跃的群体——段子手。这些段子手以搞笑、原创的内容,满足了微博用户碎片化娱乐的需求,而且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已经开始形成“自品牌”粉丝。

当然,微信公众平台也基本趋于成熟。微信在一开始就没有给草根号的生存余地,基本属于精英玩家的地方。不过,哪怕这样,目前微信还是有200多万公众号,并以每天平均8000个的速度在增加,由此可见其业态影响力。

不过,这个时期的企业和营销者都变得很聪明。不仅企业有专门从事社会化营销的从业人员,对于社会化营销的平台也在不断扩展。他们把视角还伸向了贴吧、天涯、QQ空间、豆瓣、知乎……几乎任何社交网络。

这个时候的企业营销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平台,策划者开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