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怎样煲好微信营销这锅“汤”

想主动获取的内容你有木有,比如艺龙旅行微信中输入,昆明,他就能自动反回玩转昆明的手册,这样就很好。下面以运用微库系统运营公众账号的成都光大银行为例:

  这是光大银行日常推送用户的内容,主要以理财、金融知识类内容为主,定期也会向用户介绍一些银行业务,理财产品等。


  但是在内容的表达方式上,尽量的做到趣味化,以活泼幽默方式把一些与银行金融行业相关的小知识推送出去。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品牌的公众账号的互动内容,应该结合企业或者品牌自身特点,而不是一味去拷贝复制网络上那些无关内容凑数。同时又要从用户的角度去着想,它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而不仅只是推送品牌自己的内容。微信公众号应该着重突显的是服务价值、客户体验,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让用户群体喜欢上你、忠实于你。

  煲汤“火候”——互动时机

  中国式的煲“汤”操作非常精细,好汤离不开“火候”二字,总结一下就是什么时候该加什么料,应该是什么量。引申到公众平台上,也是如此。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把握一个度。不久前听到过一个笑话:“有个运营企业公众账号的管理者,由于老板下了死命令,要求必须完成每天推送一条信息的任务,最终的结果变成了微信运营人员每天去网络上拷贝笑话段子凑数,把企业号变成了笑话号,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笑话。”

  当然笑话只是笑话,娱乐大家一下,但这些现象的确在发生。现在,很多企业都把微信公众平台,当做群发消息管理器,每天都做推送,觉得我推送越多,用户会看到越多,也不讲求质量,往往适得其反,再以成都光大银行为例,他们的度和时间把握的就合适的多。

  在临近父亲节的时候,光大银行推送了两条与父亲相关的话题给用户。


  点击内容,看到一条是关于对父亲节的祝福,而另外一条则是以父亲角度为切入点,理财业务的推荐。

  如果是你,在父亲节看到这些,是不是觉得很有人情味?至少你不会拒绝,如果感兴趣可以深入阅读?由此可见,企业运营公众账号追求的是“质”而不是“量”,现在每个用户都会订阅几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变多根本看不过来,一周2-3条足矣。以图文搭配为宜,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文字互动,只要你的时机把握得好,信息内容质量高,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结语:

  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这些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成功并非朝夕事情,微信公众平台本身也在不断优化

分享到: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