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差评成卖家心病 电商平台遭遇治理难之痛

 

2017年12月5日消息,对网店商家而言,潜伏在电商平台中的差评师,是如同梦魇一般的存在。如今,如何整治职业差评师依然面临极大的困难,以致于曝光买家信息这样“以暴制暴”的手段也逐渐在网络盛行。

近日,百度贴吧上的“差评师曝光台吧”引发广泛关注。据《法制晚报》报道,不少买家对买到的商品进行差评之后,个人的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就被曝光在该贴吧上,且相关信息均属实。《电商报》记者进入该贴吧时发现,该吧于2014年创建,截至目前,帖子数达771件,关注人数有239人,不过相关曝光信息已经消失,疑是遭到删除。

除了该贴吧,电商报记者还了解到,网络上存在一个名为“淘宝差评师曝光平台”的网站,只要在该网站输入买家的相关信息,就能查询到对方真实姓名、家庭住址、邮编、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不过目前该网站也已处于不可登录状态。

尽管“曝光差评师”事件暂告一段落,但职业差评师的存在,始终是广大卖家的心病。差评的作用固然有利于买家规避不法商家的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站在卖家的角度,职业差评师确实给网店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的困扰。有淘宝店主表示,顾客好评率直接影响产品排名和销量,遇到一个差评可能一天就要损失几十单。再加上与之配套的删差评产业链,恶意给差评后勒索卖家,已经成为职业差评师获利的惯用手法。

对此,国家也在早些年就落实打击恶意差评行为。2013年7月,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对杨某等12名“淘宝差评师”敲诈勒索案作出一审判决,主犯杨某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成为国内因恶意差评获刑首案。

面对差评这一损害卖家利益的黑色产业链,也有电商平台加以干预整治。阿里于2015年建立了“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监控数据显示,平均每周被“模型”命中的恶意差评达15万条。而 “职业差评师”ID的增速也相当高,曾在峰值时接近每周4万个。就数据来看,差评师的基数及增速都十分惊人,恐怕将成为平台方插手治理的痛点。

从近期差评师曝光的事件来看,卖家、普通的消费者以及职业差评师之间的关系依然十分微妙。在成熟的差评产业链面前,平台方的监管面临严峻的挑战。卖家泄露买家个人信息的行为固然要予以谴责,但平台方也须得加强整治,提高差评师的作案成本,让差评失去牟利的价值。


分享到: 微信 更多